求红楼梦中第18回贾宝玉为大观园题的诗的全文和赏析?

如题所述

  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有凤来仪》,即潇湘馆,后为林黛玉所居、这个所在:“有千百辈翠竹遮映”,“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上石子漫成角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黛玉所以住在这里,是:“我一,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些。”庭园布置,突出的是翠竹流水一一“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这种竹子,据杭州花圃友人推测,可能是凤尾竹(B, mnltiplexRaeasch)属菊竹属、竹亚科,江南庭园常见栽作观赏之用。如苏州留园楠木厅后院中所栽的就是这种竹子。这种竹子特点是竿细,簇生,适宜于庭园点缀观赏。但稀成片生长,不占优势。小说中所云,可能泛指,未必有所专指。江南庭园种竹种类繁多,以刚竹所属各种为最常见。如水竹、毛竹、淡竹、刚竹和哺鸡竹等是。贾政游园时,宝玉曾题一联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玉用“绿”“凉”两字来突出人对竹子的感受。使人读了这诗好象“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宝玉题《有凤来仪》就是抓住这地方的翠竹流水来写的。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在“青”、“凉”,“青欲滴”,“绿生凉”上大事渲染。这竹栽在“数楹修舍”之前,中有“曲折游廊”,阶前“石子漫成甬路”,舍后有着“清泉一派”,“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泉水绕阶流过石台,冲洗竹子,水珠就迸溅开来,形成小小的波澜;同时,鼎炉里所焚的熏香被竹帘碍着,好久不会散去。用“迸”、“妨”、“穿”、“碍”来形容泉水,熏香遇竹所形成的动态。《有凤来仪》三四、五六两联就是突出对翠竹泉水的描写来突出描写潇湘竹馆幽居的。
《蘅芷清芬》,即蘅芜苑,后为薛宝钗所居。这是一所“清厦”“瓦舍”,围着“水磨砖墙”,“太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迎面突出插天”,“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遮住“五间清厦”。石山率藤,引蔓,长着许多“薛荔藤萝”、“杜若蘅芜”。有的是茴兰,有的是清葛。有的是紫芸,有的是青芷。有的叫金䔲草,有的叫玉蕗藤。一到这里:“只觉异香扑鼻。”庭园布置,‘突出的是香花异草。游园时,宝玉题这处匾额是:蘅藏清芬。对联是:“吟成豆蒄诗犹艳,睡是酴糜梦也香。”宝玉在《蘅芷清芬》的题诗中,前面六句有情写景也是从花草上着眼的。
“蘅芜满净苑,萝薛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杜”、“蘅芜长满在静闭的园林,女萝、薛荔增加了苑中的芬芳。“助”是增添的意思。用??,就是突出杜蘅的馨香。摇曳环浇的翠带陪衬着三春的芳草,轻柔飘飘的花枝散发着声一缕幽香。这些藤蔓,“或垂山巅,或穿石隙。”有的“垂檐绕柱”,有的“索砌盘阶”;有的“实若丹砂”,有的”花如金桂”。散出幽香,“味芬气馥。”用“软衬”、“柔拖”来形容,遣词确切,生动。轻盈的烟雾弥漫着弯曲的小径,花草上浙沥的露珠滴落在超手迥廊上边。轻烟迷径,冷翠滴廊,这里显示了衡芜苑的环境特色一一宏伟秀丽
《怡红快绿》,即怡红院,后为宝玉所居。这所院落绕着碧桃花,穿过两溜竹篱花障进月洞门,四周是粉墙绿柳倒垂。进院有水池,架着白石。一两边游廊相接。院中山石点衬,一边种本数本芭蕉,一边种着一颗西府海棠。再进是房厅,两旁有抱厦。后院蔷薇满架,转过花障。青溪环绕。怡红院的点缀突出的是:芭蕉山石、西府海棠、海棠、芭蒲摆在主要的地位。
  海棠有许多种。一类是草本,一类是木本。草本海棠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温室培养,可供赏观。约有数种。如四季海棠、竹节海棠、毛叶海棠和银星海棠等。《红楼梦》中海棠诗社指的海棠是盆栽的草本海棠。应为四季秋海棠,或竹节秋海棠,木本海棠有两属。一属蔷薇科苹果属②。有垂丝海棠、重瓣海棠、野海棠、樱桃海棠、西府海棠诸种。贴梗海棠花数朵簇生,梗极短,好象生在梗上,故称贴梗。这里指的是苹果属的。西府海棠是乔木,树冠疏散,小枝幼时紫色。初有毛、后脱落。叶卵形,边缘锯齿细小而钝,表面暗绿色有光泽,常有紫晕。花四至七朵簇生,色红艳。花梗细长,垂下,与萼同为紫色。尊片卵形,边缘有白毛。花柱四至五。蕊丝伸出萼片外,随花下垂,出花瓣外。这花红艳,簇生,枝弱力不能负,花下垂,蕊出花外,也下垂,是其特色。随风摇曳,逗人喜爱。《红楼梦》里所说的西府海棠,是否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里所述的西府海棠(malus miceomahes )同种?尚难确定。看来《红楼梦》形容这花姿态,因说:“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更用:“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十字来传神。脂观斋批至此,因赞叹道:“体贴的切,故形容的妙。”“十字若海棠有知,必深深谢之。”海棠原产我国的西南部,今已广事栽培,是有名的庭园观赏树种。这种花树,娇嫩得很,春寒开花。既畏烈日,也怕风雨。真的:“轻弱似扶病。”古人爱惜这花。苏轼为了抢时间,夜里拿了蜡烛去欣赏它。诗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残妆。”陆游就盼望春天多来几个阴天。诗道:“绿章夜奏通明殿,为借春阴护海棠。”
  在怡红院庭院前,蕉棠两植,如五雀六燕,恰好对称。宝玉因说这里实是“暗蓄红绿二字”,“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因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因而把那匾额题为“红香绿玉”。元春又把人对红绿两字的感受更突出一点,改为:怡红快绿。这个院落就称为:怡红院。宝玉因吟一律。这律诗就是依蕉棠两植的特点双起双敲来写的。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夅袖,倚石护青烟。”这幽邃的庭院里终日是一片恬静,芭蕉和海棠两者的颜色、姿态长得多么美好啊。碧绿的芭蕉怯着春寒还是卷着,红艳的海棠盛妆未卸也没睡眠。一个儿凭栏垂着红袖,一个儿倚石笼着青烟。诗的前六句就是突出写怡红院的蕉棠两景。最后两句,双收落到主人。“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