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席慕容的青春要求对分析详细点,字数要求不少于俩百字

全文记不清楚了!还记的几句!我含着泪一读在读,不的不承认,青春是本仓促的书!急需阿,大家帮下忙!重分求

席慕蓉《青春》赏析

就像独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剧场中追忆舞台上曾经流淌过的精彩华章,就像伫立在纷飞的秋叶中谛听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动,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动着希望的绿洲。穿行在生命的旅途上,一次次咏唱席慕蓉的《青春》,一次次咀嚼那份甜蜜的忧伤。当青春的炊烟已经袅袅飘散,而生命的灶台却依旧温热炙人。

《青春》是与消沉无关的慨叹。诗歌开篇仅仅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立刻遮蔽了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

接着作者开始了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反而把作者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按照常理,慨叹与消沉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在《青春》含泪的叹惋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追求者执著坚毅的身影,这种慨叹与消沉无关,这种慨叹是绚烂梦想与无情现实碰撞的耀眼火花,这种慨叹是火红青春与平淡生活对比后的强烈反差,这种慨叹是短暂生命与永恒岁月抗争的无奈叹惋。

生命中的确有一种慨叹与消沉无关,它关乎生命深层的呼喊,它是求索者执著的脚印,它是思索者探究的目光,就像陈子昂在幽州台上震撼古今、响彻寰宇的浩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悲凉,那是一种怨而不怒的沉静。

《青春》是与美丽有约的追寻。作者在洒满泪水的心路上追寻那个“古老的夏日”,于是看到年轻的生命如云影般掠过岁月沉寂的湖面,于是看到微笑的面容如淡淡的晚霞融入远方迷茫的山岚。虽然追寻的梦想沉浸在泪里,虽然追寻的结果飘散在风中,但是追寻的美丽身影却深深地印在滚烫的生命大地上。

从某个角度来说,追求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应该说,客观上的美丽往往是短暂的,就像鲜花的烂漫与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绿与枯黄,就像容颜的妩媚与憔悴,似乎就在转瞬之间已经“朝如青丝暮成雪”;但是生命的高贵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尔所说:“人只是一根芦苇,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高贵就在于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就会在心底凝固为永恒。在追寻中,也许青春的容颜不会回来,但青春的血液可以再次涌动在体内;也许青春的快乐无处寻觅,但青春的柔情可以再次弥漫在心间。在夕阳的余光中我们追寻日出的壮美,在萧瑟的秋风里我们追寻群芳吐艳的繁华。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追寻的其实不是从前,而是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美丽呀!也许一个人身体健壮结实,而他的心已如死灰;也许一个人身体衰弱不堪,而他的心却春意盎然。失落的青春何处寻?精神的家园草萋萋,那里的风景最美丽。

《青春》是与生命同行的感悟。当我们跟随着作者遥望青春如烟袅袅飘散的时候,生命的篝火却在熊熊燃烧。作者似乎阅尽人世沧桑风雨,仰望今日风轻云淡,追忆昔时彩霞满天,那泪水打湿的不仅是难再的青春,更是无情流淌的生命。青春的美丽、青春的短暂、青春的伤感,作者对青春的叹惋难道不正是对生命感悟的放大吗?生命与青春一样不可复制,生命与青春一样拥有斑斓的色彩,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难道生命不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追忆青春,引发的是我们对生命珍重的思索。

青春的眩目的色彩后面同样也有失落的灰暗,生命快乐与幸福的大厦同样也建立在痛苦的基石上。青春与生命都在诠释着这样的哲学命题: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伤。追寻与失落都是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共同演奏着壮丽而缠绵的生命交响曲。只有清醒地认识到青春和生命的短暂,才能真正理解并珍重、享受生命的快乐,接受生命的忧伤,珍重生命的点点滴滴。

当然,作者对青春和生命的感悟之所以一唱三叹、委婉动人,还在于作者没有采用空洞抽象的说理来谈青春,谈生命,而是沉入心灵的最深处,奏响生命中最真诚的心曲。这心曲回荡在人生的舞台上,这心曲荡漾在青春的笑靥里,这心曲徘徊在生命的步履中。

可见,作品真正的力量应该从心中汲取,这样才能使个体的感悟升华为群体的共鸣,这就像宋代词人蒋捷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者写的是个人的人生经历,但何尝不是许多人生命的缩影呢?含着泪的倾诉,挟裹着人生风雨的喟叹。

搭建起青春的祭坛,祭拜的不是逝去的岁月,而是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着苦涩的泪水,不是为了淹没青春的花朵,而是为了滋润生命的大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3
青春是美好的,花样般的年华,白里透红的桃面,樱桃般的丹唇,弱柳扶风般的柔膝;勇敢的锐气,远大的理想,炽热的感情,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
青春又是易逝的,人面桃花转眼间就已经人老珠黄,于是不少人便因青春逝去而自哀自艾,丧失热情,颓唐、忧烦、惶恐,甚至心灵扭曲,意气如灰。从此,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消极待世。
其实,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不是易逝,青春像生命一样,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只有一次但也将伴其一生,只要你心中的天线从天上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那么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生命是宝贵的,他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将如何呢?青春也像生命一样宝贵,但只要我们把之化为一种心境,一种信念,并让之在我们生命的深泉中不断涌流,青春就会陪伴我们终生,使我们的生命充满青春,使青春充实我们生命。即使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我们依旧年轻,依旧风采,依旧青春。
第2个回答  2013-09-13
(引用来的) 这首诗既用第一人称又用第二人称,读起来仿佛是对青春的倾诉,我去追索,而你只如云影掠过,不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将青春白驹过隙般的短暂以及作者对这种短暂的遗憾,恋恋不舍,无可奈何均表现的淋漓尽致,“仓促”之意溢于言表,作者所欲传达的信息无非是无怨的青春和无暇的美丽,但何以获得呢 ?尤其是当人在彼已然怨了,爱也有了瑕疵的时候,如何在让她无暇?与此我们并非无路可寻,而正可以经由事后的省思,觉悟,而重寻本有的纯洁,而所有的瑕疵也只是人自己莫须有的妄加。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憧憬永恒,是的,那永恒已经铸成,所欠的,也只有读者的心领神会了,岁月的流逝,青春不再,在陷落的惊悸中,人们试图破解着那亘古的谜题,但爱的力量造就了种种不朽。雨夜里凄凉的流泪,晴天里激奋的祈求,一切可爱的,不都源于这人类满怀冲动的时节——青春。 春天,造就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天地;夏天,成全了那朴实短暂的思思绵绵;秋天,终结了从容淡漠的不悔精神;冬天,留下了那无法追忆的似水年华。是的,我们不该吝啬青春,纵使她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是否也应该细细品味?纵使她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我们是否也应该让她永不老去? 年轻的我们,总会感叹,我们拥有无怨的青春,无悔的青春,我们又复何求?人生有四季,青春散发着春与夏的气息,青春是华美的篇章,犹如春天是四季最有生气的画卷,亦如夏日,最具活力四射的魅力!然而,正如身处春天时不能置身冰封的心去思想一样,青春岁月中的人,又怎能珍惜每一天如潮水般涌来又落潮般退去的美好时光呢? 青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当她一下子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牵动我们目光的却往往是山坡上葱郁的小草和山顶上漂浮的云岚,等到她的色彩渐渐淡去,我们才发觉青春的岁月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沸腾的河流也已渐渐远行... 当青春的风筝坠落之后,忍不住常常感怀心系蓝天的梦想!当青春的书页发黄之后,忍不住含着泪水,一读再读,青春真的是一本仓促的书。最牵动读者心弦的也就是这里,诗的最后一句应该算的上是这首诗的诗眼。 20 10级 汉本3班谭燕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