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中施暴者的心理因素

如题所述

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在校园霸凌中往往成为施暴者
无处不在的校园霸凌
1. 嘲讽讥笑型
2. 散步谣言型
3. 人格凌辱型
隐形校园霸凌,比殴打更隐蔽的孩子杀手
促使欺凌者进行校园欺凌的因素
个体因素
- 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比被欺凌的对象好
- 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嫉妒心和报复心理
- 充满孤独感或缺乏安全感
- 个性好斗,喜欢冲突或攻击他人
- 也有可能是因为低自尊或缺乏自信
人际因素
- 在同学中很受欢迎,具有较高的社交地位
- 不受欢迎,认为欺凌别人会提高自己的社交地位
- 想要支配他人
- 受到同伴的压力或想要通过模仿同伴的行为融入群体
- 知道被欺凌者的秘密
家庭因素
- 不良的家庭环境:父母有暴力倾向,父母关系紧张或疏离,父母间沟通方式不恰当,导致孩子学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问题
- 错误的管教方式:只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溺爱孩子,或者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而缺乏人品方面的教育
被欺凌的对象
以下学生容易成为欺凌中的受害者
- 性格内向、焦虑、顺从,自尊心较低
- 在学校朋友少
- 有比较突出的外表特征,例如较矮、较胖、较多青春痘等
- 有某种疾病或有特殊学习需要
- 有不同的性取向
- 在某个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例如成绩优异
- 因受其他人欢迎而受到欺凌,这种情况在女生中比较常见
校园霸凌中的旁观者
旁观者可以通过选择挺身而出成为保护者,在欺凌事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打断或发声制止欺凌者。然而欺凌的旁观者常常选择成为冷漠的大多数。
影响旁观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趋利避害的本能
2. 责任扩散效应
3. 施暴者、受害者与旁观者的关系
4. 社交规则
5. 自我效能感
校园欺凌中施暴者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1. 处罚原则
2. 责任形式
- 民事责任
- 行政责任
- 刑事责任
减轻或免责情况
- 对于殴打情节较轻的,行为人及其监护人积极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酌情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