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先后四个王朝哪些

南朝先后四个王朝哪些

宋、齐、梁、陈。

1、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朝代。

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刘裕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阳)为陪都。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取代,建立南齐,刘宋覆灭。

2、齐

南朝齐(479年—502年)是中国南北朝中南朝的第二个朝代。

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萧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进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了禁卫军,督五州军事。此时宋朝内斗激烈,萧道成逐渐掌握大权。

公元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拥立他的弟弟刘准继位。萧道成被封齐王。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自立为帝,建立南齐。国号源于谶纬之说。民间有谶歌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

公元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起兵夺位的将领萧衍。南齐覆灭,南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仅有二十三年。

3、梁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梁武帝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称帝之前,在基层政权机构干过一些年,有一定的从政经验,对齐末的腐朽统治耳闻目睹。故即位后,所实行的政策大都对梁的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复苏发展有益。

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侯景之乱,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

南朝梁享国五十五年。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攻灭了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残余。另外北周还扶植萧衍的孙子萧詧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隋灭陈之前取消其帝号。

4、陈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或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注定是短命的。

陈武帝与其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

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北朝趁虚而入占据大片土地,陈的统治被局限于长江以南,宜昌以东的地方。公元583年,陈宣帝卒。

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此时北方已被隋朝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灭陈,结束了中国西晋以来(317年——589年)的分裂局面。

扩展资料: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南朝的4个政权各自存在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中国南方取得了很大发展。

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朝相对北朝,局面安定。各个王朝都对经济进行了大开发,使得南方人口大量增加。464年,宋户口90万8千余,人口468万余。发达地区如会稽郡,人口就有35万。

南朝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闽江、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朝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朝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朝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朝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6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南朝宋齐梁陈)

一 南朝帝系及年历

(一)宋

一 武帝 裕 三
二 少帝义符 一
即位年十七。
徐羡之、傅亮、谢晦以
顾命大臣废杀之,立文帝。
三 文帝 义隆 三〇
杀徐、傅、谢并及檀道济。
元嘉之治。
宋、魏交兵。
洛阳、虎牢、滑台三城不守。以彭城为重镇。
太子劭弑立,少子骏讨诛劭,自立。
四 孝武帝 骏 一一
翦落宗室,昏暴无伦理。
五 前废帝 子业 一
六 明帝 彧 八
失彭城,以淮阴为重镇。
七 后废帝 昱 四
八 顺帝 准 二

宋八帝,五十九年。(凡四世,六十六男。骨肉相残。无一寿考令终者。)

(二)齐

一 高帝 道成 四
二 武帝 赜 一一
后宫万余人。
豫章王嶷后房亦千余人。
三 废帝(郁林王)昭业(不逾年)
为萧鸾所弑
四 废帝(海陵王)昭文(不逾年)
为萧鸾所弑。
五 明帝 鸾 五
杀高、武子孙无遗类。
六 废帝 (东昏侯)宝卷 二
为萧衍所弑。
七 和帝 宝融 一
为萧衍所弑。

齐七帝,二十四年。(人物历运,于南朝为最下。)

(三)梁

一 武帝 衍 四八
侯景之乱。
二 简文帝 纲 二
为侯景所弑。
三 元帝 绎 三
自武帝以来,父子二人,皆擅文章。
四 敬帝 方智 二

梁四帝,五十五年。

(四)陈

一 武帝霸先 三
二 文帝 蒨 六
三 废帝(临海王)伯宗 三
四 宣帝顼 一四
无道
五 后主 叔宝 六

陈五帝,三十二年。
前后凡一百六十九年,为南朝。

在此时期中,北方中国亦臻统一,为北朝。
以五胡与东晋相比,五胡不如东晋。以南朝与北朝相比,北朝胜于南朝。

晋室东迁,衣冠盛族相率渡江,其留北者力量薄弱,不足以转世运,而诸胡受汉化之熏陶尚浅,故其时南胜于北。南渡人物,皆魏、晋清流,自身本多缺点,(否则不致南渡)历久弥彰,逐次消沉,故南朝世运不如东晋。

汉族留北者,在当时皆以门第稍次,不足当“清流雅望”之目。(否则亦追随南渡矣)然正惟如此,犹能保守几许汉族较有价值之真文化,(即名教反动以前之两汉思想。在魏晋清流视之,则为落伍赶不上时代潮流也。)经动乱艰苦之磨励,而精神转新转健。诸胡亦受汉化较久较熟,能与北方士大夫合作,政治教化皆渐上轨道,故北朝世运胜于五胡。

南北相较,北进而南退,南朝终并于北。

二 南朝王室之恶化

门第精神,维持了两晋二百余年的天下,他们虽不戮力世务,亦能善保家门。名士清谈,外面若务为放情肆志,内部却自有他们的家教门风。推溯他们家教门风的来源,仍然逃不出东汉名教礼法之传统。

刘、萧诸家,族姓寒微,与司马氏不同。

刘裕少时伐荻新州,又尝负刁逵社钱被执。萧道成自称“素族”,(临崩遗诏:我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萧衍与道成同族。陈霸先初馆于义兴许氏,始仕为里司,再仕为油库吏。

他们顿思力反晋习,裁抑名门,崇上抑下,故他们多以寒人掌机要。

时寒族登要路,率目为“恩幸”齐武帝则谓:学士辈但读书耳,不堪经国,经国一刘系宗足矣。此可见当时双方之心理。梁武帝父子最好文学、玄谈,然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颜之推讥为“眼不能自见其睫”也。

但门第精神,本是江南立国主柱。蔑弃了门第,没有一个代替,便成落空。落空的结果,更转恶化。(南朝寒人擅权,殆无一佳者。阮佃夫、王道隆等,权侔人主,乃至官捉车人为虎贲中郎,傍马者为员外郎,茹法亮在中书,语人曰:何须觅外禄?此户内岁可办百万。阮佃夫豪奢,虽晋之王,石不能过,遂至弑君。梁政坏于朱异,侯景围台城,周石珍辄与相结。遂为景佐命。至陈?,施文庆、沈容卿用事,隋军临江,犹曰:此常事。以致亡国。)

南朝诸帝,因惩于东晋王室孤微,门第势盛,故内朝常任用寒人,而外藩则托付宗室。然寒人既不足以服士大夫之心,而宗室强藩,亦不能忠心翊戴,转促骨肉屠裂之祸。

宋、齐之制,诸王出为刺史,立长史佐之,既复立典签制之。诸王既多以童稚之年,膺方面之寄,而主其事者则皆长史、典签也。一、再传而后,二明帝(宋刘彧、齐萧鸾。)皆以旁支入继大统,忮忍特甚,前帝子孙虽在童孺,皆以逼见雠。其据雄藩、处要地者,适足以殒其身命于典签之手。当时任典签者,率皆轻躁倾险之人,或假其上以称乱,或卖之以为功,威行州部,权重藩君。梁诸王皆以盛年雄材出当方面,非宋、齐帝子之比。然京师有变,亦俱无同奖王室之忠.侯景围台城。如纶、如绎、如纪、如詧之徒.皆拥兵不救,忍委其祖父以喂寇贼之口。盖南朝除门第名士外,人才意气率更不成。

宋诸帝自屠骨肉,诛夷惟恐不尽。宋武九子、四十余孙、六十七曾孙,死于非命者十之七、八,无一有后于世。

其宫闱之乱,无复伦理,尤为前史所无。
而宋、齐两代诸帝之荒荡不经,其事几乎令人难信。

宋代则如元凶劭,弑父。(文帝欲废太子,告潘淑妃。妃告其子始兴王浚。浚以告劭。劭弑父,并杀潘淑妃,谓浚曰:潘淑妃遂为乱兵所杀。浚曰:此是下情由来所愿。)

前废帝,(年十七为帝。)为姊山阴公主(谓帝曰: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妾惟驸马一人,事大不均。)置面首三十人。自以在东宫时,不为孝武所爱。将掘其陵,太史言不利,乃纵粪父陵。称叔父湘东王(彧)为「猪王」。(以其体肥。以木槽盛饭并杂食,掘地为坑,实以泥水,裸彧纳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一日忤旨,缚手足,贯以杖。)欲担付太官屠猪。(建安王休仁请俟皇子生,乃杀猪取肝肺,始得释。)又令左右逼淫建安王休仁母杨太妃。(帝之叔祖母。休仁呼「杀王」,尚有山阳王休佑呼「贼王」,东海王祎呼“驴王”。)

后废帝。(母陈贵妃,名妙登,建康屠家女。年十五为帝。)
五、六岁能缘漆帐竿而上。(去地丈余。食顷方下。太后数训诫帝,帝不悦。端午,赐帝毛扇,不华,)欲煮药酰太后。(左右曰:「若行此事。官便应作孝子,岂得复出入狡狯?」曰:汝语大有理。乃止。一日直入萧领军府.道成方昼卧裸袒。帝立道成于室内,)画萧道成腹作箭垛。(引满将射。左右王天恩曰:领军腹大,是佳箭堋。一箭便死,后无复射,不如以雹箭射之。正中其脐。帝投弓大笑,曰:此手何如?)
夜至新安寺偷狗(就昙度道人。)烹食。(醉还遇弑。)

齐则如郁林王,(年二十一为帝。)
亦为其母王太后置男左右三十人。(帝慧美,善矫情。)父病及死,(帝哀哭,见者为之呜咽,才回内室即欢笑。)为其妻报喜。(纸中央作一大「喜」字,作三十六小「喜」字绕之。)
妻何妃(即山阴公主之女。)纵淫恣。(帝自与左右无赖二十余人共衣食卧起。妃择其中美者,皆与交欢。)见钱,曰:吾昔思汝一个不得,今日得用汝未?(赐左右动至百、数十万。)

东昏侯,(年十九为帝。)
尝夜捕鼠达旦,父丧不哭,诿云喉痛。(明帝临崩。嘱以后事。以郁林王为戒,曰:作事不可在人后。以郁林不杀萧鸾也。按:武帝临终亦戒郁林,曰:「五年中一委宰相,五年外勿复委人。若自作无成.无所多恨。」此可见当时王室之家教矣)东昏既受父诫,)
遂以诛戮宰臣为务。(尝习骑至适。曰:「江祏常禁我乘马。小子若在,吾岂能得此?因问祏亲戚余谁,曰:「江祥今在冶。」即于马上作敕,赐祥死。)
台阁案奏,宦者裹鱼肉还家。一月出游二十余次。(入乐游苑,人马忽惊,问左右朱光尚。(其人云能见鬼。)对曰:曩见先帝大瞋。不许数出。一帝大怒。拔刀与光尚寻之,不见,乃)缚菰为父(明帝。)形,(北向)斩首,悬之苑门。(凿金为莲花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生莲花。)

此等皆荒诞,疑非人情。然赋与一种可以穷情极意的环境,又习闻到一些一切不在乎的理论,(即虚无放达的人生理论。)而不加以一种相当的教育,其趋势自可至此。

古代贵族阶级,本有其传统甚深微的教育。西汉以平民为天子,诸侯王不皆有教育,不数传尽纵恣不法,多为禽兽行。故贾谊力言治道首重教育太子。而两汉宫廷教育亦皆有法度。

南朝的王室,在富贵家庭里长养起来,(但是并非门第。无文化的承袭。)他们只稍微熏陶到一些名士派放情肆志的风尚,而没有浸沉到名士们的家教舆门风,又没有领略得名士们所研讨的玄言舆远致。在他们前面的路子,只有放情胡闹。

由名士为之则为雪夜访友,(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窗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到。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达旦捕鼠。

由名士为之则为排门看竹,(王徽之过吴中,见一家有好竹。主已知王当往,洒扫施设,在厅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无知识,无修养,则变为往寺庙偷狗吃。

庄、老放言,破弃名教,复归自然,本来不教人在家庭团体、政治组织里行使,魏晋名士,一面谈自然,一面还遵名教,故曰名教与自然“将毋同”。南朝的王室,既乏礼教之熏习,(因其非世家。)又不能投入自然之朴素。(因其为帝王,处在富贵不自然之环境中。)蔑弃世务的,(大抵幼年皇帝为多。)则纵荡不返;注意实际的,(大抵中年皇帝居多。)则残酷无情,循环篡杀,势无底止。

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然而他的思想意境,到底超不出并世名士的范围。自身既皈依佛乘,一面又优假士大夫,结果上下在清谈玄想中误了国事。

史称粱武敦尚文雅,疏简刑法,优假士人太过,牧守多侵渔百姓,(即宗室诸王如临川王宏、武陵王纪等,皆恣意聚敛,盛务货殖,而武帝不问。)又谓其好亲任小人。王伟为侯景草檄,谓:梁自近岁以来,权幸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憨。如曰不然,公等试观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此可见当时之政俗矣。

当时帝王可能的出路止此。中央政府的尊严,既久不存在。(宋顺帝禅位时,逃入宫内。王敬则将舆入宫,启譬令出。顺帝谓敬则曰:欲见杀乎?答曰:出居别宫耳。官昔取司马家亦如此。顺帝泣曰:唯愿生生世世,不复与帝王作姻缘。宫内尽哭。曹盂德、司马仲达作祟,至此未已。)

秦、汉以来的政治理论,亦久已废弃。(除非恢复那些政治理论,中央才可再有尊严,帝王亦才可再有新出路。)魏、晋以下世运的支撑点,只在门第世族身上。当时的道德观念与人生理想,早巳狭窄在家庭的小范围里。(既巳无国。复何中央?复何帝王?)南朝诸帝王崛起寒微,要想推翻门第世统之旧局面,却拿不出一个新精神来,(先要懂得帝王在国家、在政府里的真地位与真责任,彼辈自所不能.而却把贵族门第的家庭教育亦蔑弃了。)结果只有更恶化。

三 南朝门第之衰落

门第虽为当时世运之支撑点,然门第自身,实无力量,经不起风浪。故胡人蠭起,则引身而避,权臣篡窃,则改面而事。既不能戮力恢复中原,又不能维持小朝廷偏安的纲纪。在不断的政局变动中,牺牲屠戮的不算,其幸免者,亦保不住他们在清平时代的尊严。

南朝世族无功臣,亦无殉节者。侯景败,王克迎王僧辩,(僧辩北人南附,克则王氏世家。)僧辩劳克曰:甚苦,事夷狄之君。克不能对。又问:玺绂何在?克良久曰:赵平原持去。(赵思贤,景腹心,授平原太守。)僧辩曰:王氏百世卿族,一朝而坠。

积久优越舒服的生活,只消磨糜烂了他们自争生存的机能。

颜氏家训:江南朝士,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椽。假令有者,皆信童仆为之.未尝目覩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又曰: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自经侯景之乱,而贵族门第澌灭殆尽。(侯景羯族。南奔济淮,仅得步骑八百。称乱渡江,有马数百匹。兵八千人而已。此乃南方社会之熟极而烂,腐溃内讧,而景乘之耳。)

颜氏家训: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又曰:建康令王复,性既儒稚,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无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又曰: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昔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诸见俘虏,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陈霸先以微人跃起称帝,一时从龙之士,皆出南土,于是北方贵族之地位更促。
萧詧亡而江陵贵族尽。

南渡之衣冠全灭,江东之气运亦绝。

> 我来回应
第2个回答  2011-01-26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1-26
即 :【宋、齐、梁、陈。】
第4个回答  2011-01-26
宋齐梁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