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炒羊心怎么做

如题所述

  羊肉(肥瘦)知识介绍

  羊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腰窝肉为腰窝后腹部,后腿前,肥瘦夹杂,有筋膜,适于炖、扒等。

  羊肉出膻法:
  1、将萝卜扎上几个洞,和羊肉同煮,然后捞出羊肉,再进行烹制,膻味即除;
  2、每1000克羊肉放入5克绿豆,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倒掉,羊肉膻味即除;
  3、煮羊肉时,每500克羊肉加入剖开的甘蔗100克,可除去羊肉的膻味,增加鲜味;
  4、把羊肉切块放入开水锅中加点米醋(500羊肉加500毫升水、25克醋),煮沸后,捞出羊肉烹调,膻味即除。
  识别绵羊肉和山羊肉:一看颜色。绵羊肉肌肉呈暗红色,肉纤维细而软肌肉间夹有白色脂肪,脂肪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较绵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二看肉上未去净的羊毛形状。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毛硬直;三看肋骨。绵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宽而长。
  羊肉去除膻味的一些方法

  [方法01]烧羊肉时放一些胡萝卜,再加些葱、姜、酒等作料一同烧。羊肉与胡萝卜同烧,不但可以去掉膻味,还能弥补羊肉所缺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这样烧出来的羊肉,吃起来不仅不觉得油腻,而且能提高食用营养价值。
  [方法02]烧羊肉时放点桔皮,杏仁,红枣等,也可以消除膻味。
  [方法03]烧羊肉时,放少量绿豆,也可以去膻味。
  [方法04]将羊肉用清水白煮,吃时加蒜及稀辣椒(辣椒油或者辣椒面和水搅拌成的稀糊)少许,膻味也可减少。
  [方法05]烧、煮羊肉时,向开水锅中倒一些米醋或者加一定量的咖喱粉,煮到开锅,膻气便可消除。
  [方法06]爆羊肉羊肉炒至半熟时加入米醋焙干,然后加葱、姜、酱油、白糖、料酒等调料,起锅时加青蒜或蒜泥,可除去羊肉的膻味。
  [方法07]油热后先用姜、蒜末炝锅,再倒入羊肉煸至半熟时,放大葱、酱油、醋、料酒等煸炒几下,起锅时加入少许香油。这样做出来的羊肉不仅没有膻味,而且味道鲜美。
  [方法08]烧羊肉时用纱布包好碾碎的丁香、砂仁、紫苏同烧。不但可以去膻且还有独特风味。
  羊肉(瘦)营养分析

  1. 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 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爆炒肉丝或肉片时如何更加鲜美

  爆炒肉丝或肉片时,在调制淀粉时加点啤酒,炒出的肉丝或肉片味道鲜美可口。
  教您如何辨别山羊肉和绵羊肉

  一是看肌肉。绵羊肉黏手,山羊肉发散,不黏手;
  二是看肉上的毛形,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硬直;
  三是看肌肉纤维,绵羊肉纤维细短,山羊肉纤维粗长;
  四是看肋骨,绵羊的肋骨窄而短,山羊的则宽而长。
  羊肉(后腿)知识介绍

  羊是纯食草动物,所以羊肉较牛肉的肉质要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羊后腿肉,肉中夹筋 ,筋肉相连,较适于酱制。
  羊肉出膻法:
  1、将萝卜扎上几个洞,和羊肉同煮,然后捞出羊肉,再进行烹制,膻味即除;
  2、每1000克羊肉放入5克绿豆,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倒掉,羊肉膻味即除;
  3、煮羊肉时,每500克羊肉加入剖开的甘蔗100克,可除去羊肉的膻味,增加鲜味;
  4、把羊肉切块放入开水锅中加点米醋(500羊肉加500毫升水、25克醋),煮沸后,捞出羊肉烹调,膻味即除。
  识别绵羊肉和山羊肉:一看颜色。绵羊肉肌肉呈暗红色,肉纤维细而软肌肉间夹有白色脂肪,脂肪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较绵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二看肉上未去净的羊毛形状。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毛硬直;三看肋骨。绵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宽而长。
  黄芪适用人群

  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羊肉(熟)知识介绍

  羊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羊肉出膻法:
  1、将萝卜扎上几个洞,和羊肉同煮,然后捞出羊肉,再进行烹制,膻味即除;
  2、每1000克羊肉放入5克绿豆,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倒掉,羊肉膻味即除;
  3、煮羊肉时,每500克羊肉加入剖开的甘蔗100克,可除去羊肉的膻味,增加鲜味;
  4、把羊肉切块放入开水锅中加点米醋(500羊肉加500毫升水、25克醋),煮沸后,捞出羊肉烹调,膻味即除。
  识别绵羊肉和山羊肉:一看颜色。绵羊肉肌肉呈暗红色,肉纤维细而软肌肉间夹有白色脂肪,脂肪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较绵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二看肉上未去净的羊毛形状。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毛硬直;三看肋骨。绵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宽而长。
  羊肉(后腿)营养分析

  1. 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 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黄芪食疗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泄泻,肺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 ,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羊肉(熟)营养分析

  1. 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 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羊肉(后腿)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虚胃寒者;
  2. 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发热期间不宜食用。
  黄芪做法指导

  1. 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2. 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懒言者,宜与人参或党参相须为用。
  3. 若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可与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 体弱表虚,肌表不固之自汗,及虚人易感风邪者,宜与防风、白术同用。
  羊肉(熟)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虚胃寒者;
  2. 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发热期间不宜食用。
  羊肉(后腿)食疗作用

  味甘、性热,入脾、胃、肾、心经;
  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黄芪知识介绍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等的根。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边缘,或见于河边沙质地。
  播种后1至7年采收,气温高、土质较差的地区生长1至2年即可采收。于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动前采挖,深刨以防折断根,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至2日再晒,直至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
  1. 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2. 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
  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黄芪因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黄芪、炒黄芪、米炒黄芪、蜜黄芪、酒黄芪、盐黄芪。
  炮制后的黄芪贮干燥容器内,炒黄芪、米炒黄芪、蜜黄芪、酒黄芪、盐黄芪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潮。
  羊肉(熟)食疗作用

  味甘、性热,入脾、胃、肾、心经;
  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羊肉(后腿)做法指导

  1. 煮制时放数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2. 吃涮肉时务必涮透;夏秋季节气候燥热,不宜吃羊肉;
  3. 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应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
  羊肉(熟)做法指导

  1. 煮制时放数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2. 吃涮肉时务必涮透;夏秋季节气候燥热,不宜吃羊肉;
  3. 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应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
  羊肉(肥瘦)营养分析

  1. 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 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羊肉(瘦)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虚胃寒者;
  2. 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发热期间不宜食用。
  羊肉(肥瘦)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虚胃寒者;
  2. 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发热期间不宜食用;外感病邪,素体有热者慎用。
  羊肉(瘦)食疗作用

  味甘、性热,入脾、胃、肾、心经;
  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羊肉(肥瘦)食疗作用

  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
  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
  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
  补血温经,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
  羊肉(瘦)做法指导

  1. 煮制时放数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2. 吃涮肉时务必涮透;夏秋季节气候燥热,不宜吃羊肉;
  3. 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应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
  羊肉(肥瘦)做法指导

  1. 煮制时放数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炒制时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2. 吃涮肉时务必涮透;夏秋季节气候燥热,不宜吃羊肉;
  3. 羊肉中有很多膜,切丝之前应先将其剔除,否则炒熟后肉膜硬,吃起来难以下咽。
  羊肉(瘦)知识介绍

  羊是纯食草动物,所以羊肉较牛肉的肉质要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羊肉出膻法:
  1、将萝卜扎上几个洞,和羊肉同煮,然后捞出羊肉,再进行烹制,膻味即除;
  2、每1000克羊肉放入5克绿豆,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倒掉,羊肉膻味即除;
  3、煮羊肉时,每500克羊肉加入剖开的甘蔗100克,可除去羊肉的膻味,增加鲜味;
  4、把羊肉切块放入开水锅中加点米醋(500羊肉加500毫升水、25克醋),煮沸后,捞出羊肉烹调,膻味即除。
  识别绵羊肉和山羊肉:一看颜色。绵羊肉肌肉呈暗红色,肉纤维细而软肌肉间夹有白色脂肪,脂肪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较绵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二看肉上未去净的羊毛形状。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毛硬直;三看肋骨。绵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宽而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辣炒羊心的做法如下
一、材料
羊心2颗、尖椒2个、洋葱1/2个、姜3片、大葱1段、蒜3个、干辣椒3个、剁椒1个、花椒1把、食盐3克、老抽3克、料酒2克、生抽3克、花生油20克。
二、做法
1、羊心洗净,切片。
2、半个洋葱,两个尖椒,洗净,切大片,备用。
3、生姜切小片,大葱斜切成片,剁椒一个切小段,大蒜三个切片,干红辣椒洗净,少许花椒粒,备用。
4、炒锅烧红,下油,下大蒜、生姜、大葱、剁椒、干辣椒和花椒粒爆锅。
5、然后放入洗好的羊心,爆炒,放入少许盐、老抽、料酒,等羊心变色之后盛出。
6、锅内倒油,待油热后,放入准备好的洋葱和青辣椒,炒香。
7、放入刚炒过一遍的羊心,继续加少许盐和生抽,盛出即可。
第2个回答  2011-01-24
1.羊心洗净去除白筋等杂质 .切片放黄酒、盐、胡椒粉、生姜、大葱、淀粉腌着
2 辣椒去籽去筋 油锅先煸大葱、姜丝出香味
3 把腌好的羊心洗净淋干水分下锅炒变色出锅
4 .另起油锅炒辣椒片刻 放羊心加盐、胡椒粉、生抽、糖翻炒入味 加味精出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