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花果山在唐宋时称苍梧山,亦称青峰顶,为云台山脉的主峰,是江苏省诸山的最高峰。 李白:“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与苏轼:“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被誉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

扩展资料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

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参考资料:孙悟空-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3
第1回 惊天地美猴王出世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
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在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
仙石,一天仙石崩裂,从石头中滚出一个卵,这个卵一见风就变成一个石猴
,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涧中的泉水,饿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动物一起玩乐,过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气特别热,猴子们为
了躲避炎热的天气,跑到山涧里洗澡。它们看见这泉水哗哗地流,就顺着涧
往前走,去寻找它的源头。
猴子们爬呀、爬呀,走到了尽头,却看见一股瀑布,像是从天而降一样
。猴子们觉得惊奇,商量说∶“哪个敢钻进瀑布,把泉水的源头找出来,又
不伤身体,就拜他为王。”连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来,高声喊道∶
“我进去,我进去!”
那石猴闭眼纵身跳入瀑布,觉得不像是在水中,这才睁开眼,四处打量
,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铁板桥上,桥下的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着流出来,
将桥门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石猴走过桥,发现这真是个好地方,
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样样都有。
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过一样,天然的房子,安静整洁,锅、碗、瓢
、盆,整齐地放在炉灶上。正当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花果山福地,水
帘洞洞天。石猴高兴得不得了,忙转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们见石猴出来了,身上又一点伤也没有,又惊又喜,把他团团围住
,争著问他里面的情况。石猴抓抓腮,挠挠痒,笑嘻嘻地对大家说∶“里面
没有水,是一个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风我们有地方躲,下大雨我们也不怕淋
。”猴子们一听,一个个高兴得又蹦又跳。
猴子们随着石猴穿过了瀑布,进入水帘洞中,看见了这么多的好东西,
一个个你争我夺,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争床的争床,搬
过来,移过去,直到精疲力尽为止。猴子们都遵照诺言,拜石猴为王,石猴
从此登上王位,将石字省去,自称“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过去了。一天正在玩
乐时,美猴王想到自己将来难免一死,不由悲伤得掉下眼泪来,这时猴群中
跳出个通背猿猴来,说∶“大王想要长生不老,只有去学佛、学仙、学神之
术。”
美猴王决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学那长生不老的本领。第二
天,猴子们为他做了一个木筏,又准备了一些野果,于是美猴王告别了群猴
们,一个人撑着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运气好,连日的东南风,将他送到西北岸边。他下了木
筏,登上了岸,看见岸边有许多人都在干活,有的捉鱼,有的打天上的大雁
,有的挖蛤蜊,有的淘盐,他悄悄地走过去,没想到,吓得那些人将东西一
扔,四处逃命。
这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前,突然从半山腰的树林里传出一阵美妙的歌
声,唱的是一些关于成仙的话。猴王想∶这个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顺着
歌声找去。
唱歌的是一个正在树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从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
,这座山叫灵台方寸山,离这儿七八里路,有个斜月三星洞,洞中住着一个
称为菩提祖师的神仙。
美猴王告别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树林,走过山坡,果然远远地看见一座
洞府,只见洞门紧紧地闭着,洞门对面的山岗上立着一块石碑,大约有三丈
多高,八尺多宽,上面写着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在看
时,门却忽然打开了,走出来一个仙童。
美猴王赶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明来意,那仙童说∶“我师
父刚才正要讲道,忽然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来了个拜师学艺的,原来就是
你呀!跟我来吧!”美猴王赶紧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着仙童进到洞内,
来到祖师讲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见菩提祖师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两边站着三十多个仙童,
就赶紧跪下叩头。祖师问清楚他的来意,很高兴,见他没有姓名,便说∶“
你就叫悟空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1-23
全篇第一回, 开宗明义, 诗曰:

欲知造化会元功,

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即《西游记》。
要想知道“造化会元功”, 就得看《西游记》。
功: 指功能, 功用, 力量, 变化, 作用, 等等。
会元: 指时间。 一元分为12会, 一会有一万八百年, 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个时辰, 一年有12个月一样。

造化: 一指自然界的发展繁衍, 创造演化, 一指命运、运气, 造化弄人。
命运、造化究竟是怎样弄人的呢?
读《西游记》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命运与造化。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是《西游记》第1回的标题,也是全书的开篇。对本回的理解非常重要,是解读《西游记》的门径,开启“造化会元功”的钥匙。这一回故事讲孙悟空出世后,道心开发,至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求道;借此讲解元神及识神的形成,并由人心生发道心,修持心性,运用“悟空”的方法获得长生之道。下面分三段解读。
一、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第一段从开头至“故曰人生于寅”,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阐明了《西游记》主题,指明“造化会元功”与“西游释厄传”的关系。二是阐明了造化会元与参照系,演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
〈一〉《西游记》主题
从“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可知,《西游记》主题或作者意图就是告诉读者“造化会元功”,同时指出,必须通过阅读“西游释厄传”来了解“造化会元功”,这是涉及主题的第一层涵义。
造化会元功以功能与方法的形式表达,西游释厄传以记叙与描述的形式表达。《西游记》前七回突出功能与方法,可概括为造化会元功,后九十三回突出记叙与描述,可概括为西游释厄传,也就是说,《西游记》由“造化会元功”和“西游释厄传”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所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这是涉及主题的第二层涵义。
前七回以造化会元功的形式表达长生之道的理论体系和顿悟法,后九十三回以西游释厄传的形式表达长生之道的实践过程和渐修法,这是涉及主题的第三层涵义。
总之,《西游记》主题是长生之道,表达形式是造化会元功和西游释厄传,造化会元功是西游释厄传的抽象和概括,西游释厄传是造化会元功的具体和演绎。
〈二〉会元参照系
人们认识事物,通常都选择或依据一定的参照系,比如太阳东升西坠,是以地球的东南西北方位及地平线为参照系,若没有这个参照系,或者依据其他参照系,所获得的认识完全不同。因此,参照系的选择对于认识事物是十分重要的。认识造化会元功,了解长生之道,以什么为参照系?《西游记》作者开篇展示了“会元”参照系,长生之道依此得以识别,得以求证,得以圆满。
什么是会元参照系?由一元分为十二会所构成的标识体系,称为会元参照系。小而论,如一日十二时辰。大而论,如十二会,交亥之初是混沌,天开于子,为阳,有日、月、星、辰四象。地辟于丑,为阴,有水、火、山、石、土五形。人生于寅,为阴阳。这个参照系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时间的周期性和事物变化的特征性。
周期性表示时间的周而复始。一个变化周期称为“一元”,时间幅度为129600岁。“一元”又分为“十二会”,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表示,“一会”的时间幅度为10800岁。《西游记》第1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所谓天地之数,即阴阳变化的总体概念。邵康节在《黄极经世书·以元经会》说:“日主乾为元,月主兑为会,星主离为运,辰主震为世”、“以元会经,谓以一元谓十二会之经。犹以年经月,以一年为十二月之经也。盖一年十二月,统三百六十日,共四千三百二十时,积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分。一元十二会,统三百六十运,共四千三百二十世,积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其衍之则无穷,约之则无几,并而归一。一者元也”。周期性是时间的一种标识,表示时间循环性的特点,比如一年或一日。元又称劫,如《西游记》“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特征性表示在时间周期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事物生成、发展及其变化状态所呈现有序的规律性特征。譬如《西游记》第1回“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交亥会之初,…故曰混沌。…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到此,天始有根。…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故曰天开于子。…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特征性是变化的一种标识,表示变化象征性的特点,比如黑暗等。
周期性和特征性是统一的,周期性标识时间定位,特征性标识变化征候,“天地人”三才定位是参照系中最重要的时间和特征标识。《西游记》作者借用邵康节的话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子时是万事万物待生或初始时期的状态,长生之道也依此而始。
如何依据会元参照系认识长生之道?《周易参同契》讲:“乾坤者,易之门户”。乾寓意天和阳,坤寓意地和阴。就人体而言,头是天,腹是地。一元寓意由督脉与任脉所构成的周天十二会,即子会在尾闾、丑会在肾堂、寅会在玄枢、卯会在夹脊、辰会在陶道、巳会在玉枕、午会在泥丸(百会)、未会在明堂、申会在膻中、酉会在中脘、戌会在乾阙(神关)、亥会在气海(会阴
会元参照系是以认知对象为本体的标识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西游记》作者虽提出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建立参照系,但这个体系也可用其他符号标识,如用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或者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等标识。十二支借寓时辰,十二卦借寓卦象,十二相借寓属性。此外,还有诸如六十四卦体系、鼎器药物火候等炼丹标识体系等,读者不必拘于形式,要识别真义,触类旁通。
欲知“造化会元功”,请续研读《西游记》。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9635827.html?si=1

第4个回答  2015-08-07
  1、主要内容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2、原著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弟子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
  3、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其故里江苏淮安东南马甸乡二堡村有修葺一新的墓园,淮安市有其纪念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