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讲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的故事。“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酒已没,世上无知音。”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来源很古老,最初记载于秦始皇时代的《吕氏春秋》,明代人冯梦龙将它改编成一篇小说,收入“三言”。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知音”的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它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味。故事梗概如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其实这个典故中,俞伯牙原本内心对樵夫钟子期是不屑一顾的,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结果,钟子期很容易就猜出了他的心思:“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俞伯牙对钟子期的赏评感到万分惊讶,于是与钟子期成为知心好友。后人也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据说后来钟子期过世,俞伯牙微失去知音而痛心摔琴,说:“子期一死,还弹给谁听呢?”

这个故事是说,“知音难得”,人们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是啊,人间得一知己足矣,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一个知己的,得到一个知己是多么的珍贵和幸运。我终于明白伯牙绝弦的道理。“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是讲知己的可贵和稀有。“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种境界让我感叹。

老电影《知音》的主题曲唱道:“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道出了知音难觅,可遇不可求。知己的感觉,超越了友情,超越了男女之情,超越了很多凡俗的情谊。这是一瞬间的心灵相通,与性别、年龄、社会地位都没有关系。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真的理解不了。这种感觉,就像十足十的黄金,是最纯也是最珍贵的,有了它,似乎所有的烦恼都能减少两分。可遇不可求的知音,一旦遇到了,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愿天下有缘人高山流水遇知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