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岳飞为民族英雄而不叫民族罪人?

如题所述

--房宁长文论英雄作者:房宁一场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起因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的一本中学历史课用教学指导书中的一个说法,即把自古以来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为中国人民千年传唱的岳飞、文天祥等剔除出了民族英雄的行列。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是,今天的中华民族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不分彼此,岳飞当年抗击的金亦属其一,为了民族团结,不宜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故改为爱国英雄,云云。
这一"教科书事件"最先在最为敏感的思想地带--互联网被披露,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震动海内外。港、澳、台、新加坡等海外华人聚居地的媒体纷纷关注,国内平面媒体在网上吵翻天后也不得不跟进公开报道,直至教育部出面"澄清事实",此事才稍稍告一段落。
此事爆发的时机并非偶然。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高高地举起了爱国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被赋予新的定义--中华民族先锋队。这一动向为世人所瞩目。十六大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就在这时,人们注意到为民族"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道德文章感天撼地,使中华儿女每每激动不已的岳飞、文天祥,竟已算不上是民族英雄。而且祖国的未来,那些中学生们,竟是被如此教导的。这件事显然就很有一番意思了。
诚然,教学指导书的作者绝无恶意,用心想必也是好的,也许是希望借此增进"民族团结"。这还颇有点"讲政治"的意味呢?!但可惜看来效果并不好。抛开作者的动机和形势背景不谈,这场笔墨风波毕竟反映出了历史与现实中需要进一步搞清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果能借此机会,推进我们对这些重要问题的认知,这就不失为一件好事。
一个"白马非马"式的问题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辩,大家耳熟能详。将岳飞、文天祥等在中国历史上频发的民族战争中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开除出民族英雄之列,或改为所谓"爱国英雄",是个很典型的"白马非马"式的问题。
且看岳飞、文天祥被"开除"的理由:"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这种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基于这一观点,我们只把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称为民族英雄,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又有论者云:""民族英雄"一词也是指那些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抵御外敌的侵略和骚扰,而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我们在评价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时,称他们是爱国英雄,而不是称呼他们为"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们领导的抗金或者抗元斗争,有力地减弱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对南方经济的破坏,保护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南方人民的利益。总的来看,这种战争还是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
这两位论者的意思是一致的:岳飞、文天祥是"兄弟阋墙"的好汉,不够中华民族全民景仰的英雄资格。而且只有"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反对外来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继光、郑成功等方可称得上民族英雄。这样的标准似乎过于苛刻了!按照确定如此标准的逻辑,戚继光、郑成功等辈的英雄称号恐怕也是岌岌可危,因为在具体历史场景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纯粹的"英雄"是没有的。譬如,郑成功当年攻占台湾,恐怕并非是要"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抵御外敌的侵略和骚扰,而做出重要贡献",实际的情况是慑于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满清军队的锋芒,而避走海岛、偏安一隅。按照"指导书"上把"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作为民族英雄的标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能称得上"民族英雄"的恐怕就只有当今能"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了。
"指导书"将学生们引向了当年公孙龙老先生的逻辑,白马非马。是的,世上只有白马、黑马、枣红马,哪里有"马"呢?历史上有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却没有民族英雄!据称,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真不知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个观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观点至少是违反了辩证法。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诡辩的本质在于孤立起来看事物,把本身片面的、抽象的规定,认为是可靠的。"白马非马式的巧辩割断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白马属于个别,特指白颜色的马;马属于一般,具有各种颜色马的共性。公孙龙区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但是又绝对化了这种差别。然而,诚如列宁所言:一般必须通过个别而存在。伊万是人,哈巴狗是狗。白马尽管颜色上不同于其他的马,但仍然是马。作为共性的"马"寓于作为个性的"白马"之中。"马"作为一般的范畴,包括各种颜色的马,白马自然也不例外。确认英雄亦同此理,离开了具体的场景和人物,哪里有什么"英雄"呢?
何谓"民族英雄"
中国有句老话叫盖棺论定。现实中文语境中的英雄大多是历史人物。斗转星移、往事悠悠,英雄是那些能够留在我们民族、我们人民记忆中的不朽的形象。谈起英雄,我常想到普希金的一句诗: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通往那的路上青草不再生长。谈起英雄,我还常想到话剧《切·格瓦拉》中的那段感人的歌词:"是谁站起来永不倒下?身后的大地开满鲜花。"英雄在歌声中传扬,英雄活在人民心中。这意味着:英雄是民族精神的人格化的表现。英雄体现了一种在历史和现实中,有益于民族和人民的精神价值。事过境迁,流逝的时光拂去了历史情境中具象的事态,历史场景中原本尖锐的矛盾、冲突与对立早已淡出,而留下的是精神,是价值。历史人物的英雄行为已转化为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升华为精神现象。总之,英雄是形而上的。
譬如岳飞,他具体抗击的是哪一家、哪一族,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岳飞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冯虚御风、羽化登仙,岳飞是作为一种伟大精神而万古流芳,作为反抗精神的化身而成英雄。
翻阅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不难会发现在我们民族的英雄认同中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岳飞是民族英雄自古已有成论,岳飞受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景仰。在宋亡之后的元朝,岳飞这位南宋时期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已可祭奠。坐落在西子湖畔的岳飞墓南宋末期毁于战火,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岳氏后裔重修岳墓,恢复旧貌。至元末,元朝官方人士也加入了出资修建岳庙行列。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杭州路总管府经略李金初出资重修岳庙。
更值得一提的是满清统治者对待岳飞的态度。岳飞是抗金英雄,而建立清王朝的满族人正是金人后裔。然而,清朝政府清初顺治年间就有政府官员出资修建岳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政府地方官员屡次修建岳庙。其中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浙江总督李卫重修岳庙,并在庙前建石牌坊额题"碧血丹心",褒扬岳飞的民族精神。如果依照当今学校用"教学指导书"上的逻辑,清朝官员及官方对岳飞的崇敬岂不荒唐?!难道清廷忘记了岳飞是干什么的了?也忘记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解释只有一个,这就是:即使是身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实际上已将自己视为中华民族正统,按今天学术界的话说就是认同了文化民族主义。横扫中原,君临天下的满族精英们,如果因肯定了岳飞,就怕引出汉族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情绪来,他们也就算不上天之娇子了!时至今日,我们中有一些人讳言民族、民族主义、民族英雄是不是显得过于神经衰弱了?
理直气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将岳飞、文天祥从中华英雄谱中除名的背后隐含的是在中华民族观念上的纠葛。在我国现实的话语体系中,爱国主义是通用的政治、文化术语,爱国主义在许多情况下又用以替代民族主义使用。原因即害怕触及"敏感"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问题,这种担心和顾虑是实实在在的。然而怎样才能避免引起少数民族的误解,怎样才能使这类问题"脱敏"呢?凡事小心、处处避讳能解决这类问题吗?我以为这恐怕不是个办法。即使是小心从事,也难免"摁下了葫芦漂起了瓢",照顾了"女婿",得罪了"儿子",结果很可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次由教学指导书惹出争拗,不就是这个效果吗?!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十六大所指出的"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这里所说民族精神当然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坦率地说,凡是担心讲民族主义会引发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争端,患有过敏症的朋友的内心是没有中华民族的观念的,至少这个观念和意识很淡漠。确切地讲他们的观念里是有国无族。所以讲爱国主义可以,讲民族主义不行。
实际上当代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已远不是欧洲历史政教分离时代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不是种族主义,当今的民族是利益共同体,或者说利益联系远强于血缘、种族联系。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二元化的分化结构的形成,既全球化导致了全球分裂化。二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使全球日益分化为西方、非西方两大对立民族。民族主义成为因全球化而起,逆全球化而动的,当今世界最广泛社会思潮和政治趋势。
就中国情况而言,中华民族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民族共同体。按蔡元培先生的说法,"民族主义,历元清鼎革,始达完全",中华民族繁衍炎黄血脉,传承华夏文明,一路融汇周边兄弟民族,逐渐会合而成。而元、清两季的民族大碰撞,民族大融合,草创中华民族。如今全球分裂化的现实有加速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趋势。中华民族的具有确确实实地共同利益基础,中华民族是客观存在,是在日益发展着的客观现实。我们不应讳言中华民族、讳言民族主义!我们的爱国主义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就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意识基础上的政治诉求、理论表达。摆在我们面前的真实的问题是:我们在主观上应怎样做?是如同"教学指导书"作者那样谨小慎微地过分顾及加入、融入中华民族的原来的"元素族群"的特性和传统,还是应理直气壮地弘扬中华民族的同一性,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我想答案应不言自明。责编:杨代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30
岳飞不仅是民族英雄,而且还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如果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那只有一种情况:睁眼说瞎话。维护、民族尊严,保障国家和人民安全的人是为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生正是对民族英雄最好的诠释。岳飞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出生于末年,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之际投身从戎,以为国雪耻、收复河山为使命积极奋斗在抗金事业上,民族气节甚是崇高。岳飞精通兵法战术,一生身经百战,不仅屡次大败金军等外来侵略势力,更是收复了不少失地,在维护民族尊严、保障人民安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岳飞崇高的民族气节以及战功卓著的抗金成就来讲,岳飞自然称的上是民族英雄,即便是冠以“伟大”二字也不为过。我相信但凡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赞同这个观点的。为什么有人质疑岳飞是民族英雄?网上确实时不时就会出现质疑岳飞是民族英雄的内容,这些人认为宋朝时期的如今都在中国的版图里,所以当时岳飞的作战属于内战,这个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时候应当以当时的历史情境为参照,而不是以如今的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在两宋时期,金国对于宋朝来说确实是属于外族,是名副其实的抵抗外来侵略,所以岳飞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岳飞作为一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因为各种因素而未能善终,这是令人痛惜的,岳飞的功绩是不可磨灭,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也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对岳飞最起码的尊重。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