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 修古文怎么写

《说文解字》今文中“修”的释义:

①本义,动词:从容装饰,精心美化。 修剪 修饰 修眉 修面 修辞 修指甲 / 装修 不修边幅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修,饰也。——《说文》

②动词:改造,整治。 修补 修订 修复修改 修理 修配 修整 修正修盖 修建 修造 修筑 修车 修书 修路 修桥 修水库修正主义 / 苏修' 检修 兴修

古不修墓。——《礼记 • 檀弓》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 • 诸葛亮传》

修守战之具。——汉 • 贾谊《过秦论》 乃重修岳阳楼。——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动词:学习,追求,完善。 修道 修仙 修炼 修养 修身 修行 修史 修业 修女 修士 / 进修

修武之德。——《国语 • 晋语》 发修学。——《汉书 • 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 韩愈《原毁》

④本义,名词:条状肉干。 义项只见于古文(修脯 修馔 / 束修)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 • 乡饮酒义》)

⑤形容词:形状细长的。 修长 修美 修腿 修竹

修,长也。——《广雅》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 • 齐策》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 • 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 • 促织》

2. 文言文 修 什么意思

1、形声。

从彡(shān),攸(yōu)声。“彡”有装饰义。

本义:修饰,装饰。 2、同本义 [embellish;decorate]。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

——《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整修;修理 [repair]。 古不修墓。

——《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

——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兴建;建造 [build]。 钟鼓不修。

——《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

——《荀子·王制》 7、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study]。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

——《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修行 [practise Buddhi *** or Taoi *** ]。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

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整治 [put in order;administer] 管子修之。

——《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practise;carry out]。

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国语·吴语》。

注:“垦也。” 修其宗庙。

——《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编纂;撰写;写 [pile]。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设。置备 [be ready]。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

注:“备也。” 18、又如:修名(修刺。

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循;遵循 [follow]。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通“休”。休整;休养 [rest]。

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修订,修改,改正 [revise;amend]。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3. 古文天目全文

原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①。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②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③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睛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袁宏道《天目》,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荆楚古诗文赏读》)注释:①病:毛病,缺陷。②骨:品质、风骨。③出缠:指超脱尘世。

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译文:

天目山幽静深邃奇丽古朴(得)不可以言说。从(双清)庄到山顶,大约二十多里。

举凡幽深偏僻的山大多荒凉,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迂回曲折(的山路);外貌古朴鲜艳美丽就不够,骨架大玲珑(之美)就极少,以至于山高(的话),水(就)缺乏,岩石险峻(的话),草木(就)枯败:凡是这些都是山的弊病。

天目山满山都是沟壑,飞挂的水流淙淙(在耳),如同千万匹白色丝织品,(这)是一绝。山石的颜色苍老(深沉)润泽,山石骨架透漏奇妙,石路曲折,石壁高耸陡峭,(这)是第二绝。虽然(是)幽深山谷倒悬岩石,(但)庵堂庙宇都(很)精美,(这)是第三绝。我耳朵不喜欢雷声,而天目山打雷的声音很小,听它好像(是)婴儿的声音,(这)是第四绝。拂晓起来看云,在险绝的沟壑下面,(云彩)白净(得)像丝绵,奔腾(得)像波浪,整个大地成为琉璃的海洋,众山尖突出(在)云海之上,如同浮萍,(这)是第五绝。然而云彩变换形态最不平常,它的景观奇特(得)很,不是在山里居住(得)久的人,不能够详知它的形状。山里大的树,几乎四十围(粗),松树的形状如同伞盖,高不超过几尺,一棵值(一)万多钱,(这)是第六绝。第一次采摘的春茶的香味,远远胜过龙井茶,竹笋的味道像绍兴破塘的,然而清淡香甜远远超过它,(这)是第七绝。我认为大江的南面,修炼真心栖息隐居(隐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没有超过这里的(了),就有了超出(尘世)纠缠缔结居室(学道)【脱离尘世的烦恼,佛门弟子聚会祈祷】的想法了。

住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来看云彩,巳时之后登上最高顶峰,晚上住(在)高峰死关。第二天,从活埋庵找到老路(上山时的路),就下(了)山。几天(来)晴朗(得)很,山寺的僧人认为是反常,下山后都互相庆贺。山寺里的僧人(有)四百多人,行礼很恭敬,争着用吃饭劝我们(留下)【请我们吃饭】。要走(的时候),众僧人进言说:“荒山偏僻矮小,不足以担当【配得上】巨大(高贵)的眼睛【客人】,怎么办?”。我说:“天目山我们也有一点儿份,山僧们不必【劳烦】过于谦虚,我们也不敢当面称赞【赞誉】”。于是大笑着分别(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