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鹅听课评语和建议

如题所述

牛和鹅听课评语和建议

匠心独运的智慧
——《牛和鹅》评课和建议

一、教学设计出彩。
1.三组词语,梳理全文。
《牛和鹅》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读懂,是不容易的。但是执教者陈峰老师却去繁就简,直接与学生谈起了“牛”、“鹅”和“金奎叔”各自的形象。每一形象,他依次概括出了三个字或词语。
牛——摸,扳,捶
鹅——嘎嘎,啪嗒啪嗒,吁哩哩哩
金奎叔——握,掐,摔
这三组词语,巧妙地抓住了课文的主要情节,让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了陈老师钻研文本的深厚功底。
2. 先避批注,后引批注。
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默读,并将自己的心里的话写在书上。这其实就是让学生写批注,但是陈老师并没有引出批注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经历过交流、分类与总结后,再引出批注概念。这样的精心安排,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批注就是阅读时心里冒出的感悟”,这体现了陈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教学语言入心。
陈老师的语文教学,儒雅而不失风趣。
“批注,是阅读时心里冒出的感悟”,凝练简约,道出了批注的根本;“当问题产生时,阅读便发生在路上了”,“阅读者,应该有阅读自觉”,紧扣“阅读”,推动教学进程;“阅读无止境,批注有角度”,是对本堂课最有力的总结。一堂好课,语言看似自然,却是精心设计、专心打磨过的,听这样的语文课,让人欲罢不能。
听了许多大师的课,我发现,他们的课堂,都是一种不一般的精致,是匠心独运的智慧——他们简于形式,却富于内容。聆听这样的课堂,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因为它并不只让听者流连于声色,反是不自觉地观察、体会、思考与感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