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级可分为12个级别,具体级别和直观感受如下:
1、Ⅰ度,微震;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Ⅱ度,小震;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Ⅲ度,小震;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Ⅳ度,小震;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Ⅴ度,中小地震;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Ⅵ度,中地震;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Ⅶ度,中地震;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Ⅷ度,中地震;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Ⅸ度,大地震;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Ⅹ度,大地震;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Ⅺ度,特大地震;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ⅩⅡ度,特大地震;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扩展资料:
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1、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2、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3、生物异常:
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