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功效与作用

如题所述

香附功效与作用

香附功效与作用,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坚持食用的'话其功效和作用会更加明显,下面是香附功效与作用。

香附功效与作用1

香附的功效: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生香附解表止痛,醋炒香附消积止痛,酒炒香附通络止痛,炒炭香附止血。

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

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

木香与香附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消食,均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诸症,二者可配伍应用。但木香药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气滞之食积不化,脘腹胀痛,泄痢里急后重,兼可用于治疗胁痛、黄疸、疝气疼痛以及胸痹心痛,为理气止痛之要药;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症瘕疼痛等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香附的作用:

香附配伍乌药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 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二药合用, 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下焦、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

香附配伍白芍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养阴、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者。

香附配伍木香 香附疏肝理气止痛, 兼能活血;木香行气止痛,兼能温中。二者伍用, 有疏肝调中、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胃脘疼痛等症。

香附配伍高良姜 香附理气活血、调经止痛;高良姜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二者伍用, 高良姜得香附,则散寒祛郁;香附得高良姜, 则行气散寒。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凝肝胃、气滞不行之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者。

香附配伍苏梗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苏梗理气安胎、宽中除胀、和胃止呕。二药伍用, 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胁肋疼痛;娠妊呕吐、腹胀等。

香附配伍当归、艾叶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三药共用, 共奏补血、散寒、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寒滞肝脉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宫寒不孕、小腹时痛、腰酸带下等症。

香附配伍延胡索 香附走气分,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淤、行气止痛。二者伍用, 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血淤之胸胁胀闷不舒、乳房胀痛、疝气疼痛以及痛经等。

香附功效与作用2

香附的食用方法

香附艾叶茶

功效:行气理血,祛除寒湿。主治心气痛,腹痛,痛经。

组成:制香附80克,陈艾叶15克。

制法:二味按上述用量加水150毫升,用文人同煎,待熬至欲干时,去艾叶,取出香附烘干,研成粗末,放暖水杯中,冲入沸水,盖闷10分钟后,代茶频饮。

当归香附泡酒

组成:当归20克,香附30克,黄酒250克。

用法:将前二味洗净,浸泡酒中3天,每服15—30克,日 服2次

功效:疏肝调经;适用于女子青春期肝气郁结而致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者。

香附川芎红糖煎

功效:理气解郁,止血调经。

主治:气滞血瘀型经期延长;症见月经不断,淋漓10余日不净,色黑有血块,排出不畅,小腹疼痛。

材料:香附10克,川芎6克,红糖50克。

做法:上3味同时放入砂锅,加入水,先武火后文火煎半小时,去渣取汁,2次/日,早、晚空腹服,1剂/日,连服7日/疗程。

香附当归蜜饮

功效:对气滞血瘀型痛经尤为适宜。

材料:香附10克,当归尾10克,延胡索10克,乌药10克,蜂蜜20克。

做法

1、先将香附、当归尾、延胡索、乌药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

2、将上述材料同放人沙锅中,加水浸泡片刻,中火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人杯中,趁温热加入蜂蜜。拌和均匀即成。早晚2次分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6

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

归经

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主治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iknow-pic.cdn.bcebos.com/f9dcd100baa1cd11bb1ea859b412c8fcc3ce2d1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9dcd100baa1cd11bb1ea859b412c8fcc3ce2d1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9dcd100baa1cd11bb1ea859b412c8fcc3ce2d1b"/>

扩展资料: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9%A6%99%E9%99%84/2660165?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香附_百度百科">香附_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