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的加快基础建设、促进学校办学规模扩大

如题所述

1998年以来,学校在校园基础建设上的投资达23331万元,其中水电改造工程10260万元、道路工程3692万元(新修改造道路2185170平方米)、园林绿化及环境工程620万元,确保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学校先后兴建了建校纪念碑、世界名人园、四大文明园、喻家山公园等几十处景点,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增加了校园的人文氛围。新建了东区、西区及东校区三个标准化大型运动场,还兴建了健身俱乐部、教工俱乐部、老教师活动中心等健身场馆,健身器材遍布生活园区,为广大师生员工开展文体活动和休闲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完善了校园的各项基础设施。按照社区883行动计划的建设标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每年投入10万余元,逐步改造、扩建社区的办公与活动用房,强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功能。
2、改善了校园环境。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不断加大校园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力度,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困扰居民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治。加大校园绿化工作力度,每年新种草坪达10余万平方米,使学校绿化率达到90%以上;在道路建设和管理方面,新翻修马路80万平方米;确保了社区内无严重危房,路面平整硬化、排水管道畅通、井盖齐全,路灯、照明设备完好。
3、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确保一方平安。建立健全治保民调组织和社区群防群治网络,依托社区喻家山文保派出所、学校保卫处,加强了对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与服务,创建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实现了″四无″社区标准。
4、通过评选五好家庭、组织科普宣传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1、创新食堂餐厅经营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总公司按照集体经营、规模化经营、特色经营的指导思想,开展进餐环境改造、饮食结构调整和进餐模式创新以及目标市场锁定,大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高校同行中独领风骚,在社会餐饮业中具有鲜明的经营管理特色和市场竞争能力。
(1)改造进餐环境,提升餐饮文化品味。
近年来,后勤集团对饮食总公司下属26个食堂、餐厅全部进行“标准化”改造,硬件和软件均达到了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关于高校学生标准化食堂的各项标准,让进餐成为广大师生“吃环境、吃文化、吃健康”的一种享受。学生就餐率从过去的45%提高到现在的95%,教师也纷纷走出了厨房,早、中、晚在食堂或餐厅就餐率达到75%。
(2)调整饮食结构,实现了菜肴制作精细化和餐饮小吃风味化。
学生食堂经营主食品种达到100余种,风味品种有200余种,满足了“贫困学生能吃饱、富裕学生能吃好,高、中、低档都能同时满足的学生餐饮需求特征”。
(3)创新了两种进餐模式:
① 西二学生食堂进餐模式:
第一,全新的中式快餐、套餐方式。可为学生提供荤、素小炒系列、卤菜系列、汤煲系列、水果、饮料等中式快餐、套餐。
第二,全新的中、西餐特色餐饮方式。可为学生提供中餐、西餐、烧烤、饮料等200多个品种。开放的进餐方式,优雅的环境和舒缓的背景音乐让进餐者倍感轻松、舒适。
第三,在全国高校饮食系统创造了10个方面的华中科技大学特色:保温系统、瓦罐鸡汤、冰淇淋机、刨冰机、滑道机、托盘机、电子菜牌、高档餐桌椅、装修效果、新颖的进餐方式。② 百味小吃城进餐模式:
该模式使集体经营管理优势与个体经营优势相结合,实施了“统一管理、分组核算、错位经营、末位淘汰”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四放开”即每个经营档位的用人放开、人员工资分配放开、经营品种放开、设备配置放开。做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充分发挥了集体与个人的积极性。
(4)食品加工中心经营模式创新
加大食品的加深加工力度,集中加工一些量大面广的产品,使之形成规模。对于一些由于食堂餐厅加工条件不具备、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力量达不到、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加工品种,食品加工中心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针对教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厨房做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食品加工中心注重对成品和半成品开发与生产,满足了教职工的需求。
2、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实现餐饮结构多元化、经营品种特色化。
结合学生餐饮特点,调整食堂的功能,在一个食堂内形成高、中、低档合理搭配的伙食结构,在办好“大众化”餐饮的同时,推出了美食休闲餐饮,既让特困生吃饱,也让富裕生吃好。各食堂餐厅真正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使进餐者百吃不厌,常吃常新。彻底改变了过去各食堂之间的菜品雷同、餐饮品种结构大同小异、几个酒席餐厅基本处于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3、采取“三个集中”的管理方法。
即物资采购集中、财务集中、生产加工集中。
①增强物资采购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意识。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真正做到货比三家,较大限度地获取批零差价、季节差价和地区间的物资差价,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了物资的采购质量,减少了采购人员,降低了采购成本。
②财务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止了财务失控,减少财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清仓查库、压缩库存,加快了资金周转,在资金使用上打“时间差”,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保证了重点建设,加速了发展。
③生产加工集中管理。建立食品加工中心、荤食与部分面制品集中加工。过去在各食堂餐厅分散加工至少需要24台切肉机、绞肉机和馅心机,实行集中加工后,仅需4台加工机械就够了。人员由过去的20多人减至现在的8人,减少了设备和人力,节约了开支,提高了效益。
4、创新烹饪方法,实现烹饪加工家庭化和精细化。
①对传统大锅菜(混合型)中主料(荤食)与辅料(蔬菜)比例进行调整。在维持菜价基本不变或上涨不多的前提下,大锅荤菜做到了减少菜量,增加肉量,减少总量,提高质量,以适应人们口味变化的要求;
②烹饪时对主、副食品种结构进行调整,以“少而精、少而专、少而特”代替“多而杂、多而乱、多而差”,以满足人们“吃口味,吃营养,吃特色”的消费要求;
③改革加工工艺,对大锅菜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将“大锅”改“中锅”,“中锅”改“小锅”,做到精细加工,粗菜精做,精菜细做,现做现卖,提高饭菜口味、品质与档次,以达到家庭化的烹调口味要求。 从2001年9月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的紫菘学生公寓建成并交付公寓物业管理部承担物业管理后,公寓物业管理部又于2002年9月接手近6.5万平方米的韵苑公寓一期管理,2003年9月接手10.7万平方米的韵苑公寓二期的管理。3年多来,物业管理总公司始终坚持“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作风和优美的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的工作理念,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大胆探索,通过建章立制、严格管理,逐步实现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公寓管理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功,赢得了广大同学的舒心满意,得到了国家领导、教育部领导的肯定,得到全国高校同行们的高度赞誉和好评,也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模式。
1、建立合理科学的机构设置,配备得力人员,保障经费来源
为了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保证广大同学能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后勤集团物业管理总公司在领导上和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保障采取了有力措施:
①专门成立了学生公寓物业管理部承担对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公寓物业管理部下属各公寓(紫菘和韵苑学生公寓)分别配有1名主管和1名副主管,各楼栋取消传统的栋长岗位,只设值班员,主管直接负责所属公寓内各楼栋的安全、卫生、维修和日常管理工作,减少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费用,提高了反应速度;
②在人员配备上从集团内部其它总公司抽调了曾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具有学生宿舍管理经验的同志分别担任公寓管理部的正副经理,公寓的工作人员全部是从社会上招聘的具有物业从业经验的高素质人员,公寓内采用全新的模式进行管理。
③公寓内建立了由各院系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对物业方的监督,架起了物业方与学生的沟通桥梁。
④学生公寓物业管理费用来自于入住学生1200元/学年住宿费中提取的200元/人的物业费。(根据省教育厅文件),主要用于支付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工资和公寓物业运行费用。
2、建立科学高效、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
①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使员工薪酬严格与劳动量挂钩,充分调动了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物业管理总公司按照集团“人定岗、岗定责、责定分、分计酬”的分配办法,参照社会先进同行业的标准确定了各类人员应承担的劳动工作量,并根据每人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的性质确定相应的待遇,此外,还推行奖励工资,每月根据员工完成工作质量的好坏进行奖罚,引导员工在服务上向高标准看齐。
②建立现代企业的用人机制
在用人上打破常规,在人才引进上拓宽渠道,加大力度,吸引了多名大专以上学历加盟物业管理,对内树立“唯才是举,量才是用,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用人机制,在内部营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干部能上能下,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③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29万余字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和物业管理方的责、权、利界定明确,员工们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工作,已形成规范。
④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为了有效推进工作,确保制度的落实到位,公寓部按照后勤工作要“严、细、实、勤”的要求,制定了各项工作检查、评比制度,成立了工作检查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公寓各个岗位,每天都进行严格的检查。通过检查,掌握了各岗位的工作状态,查找到了存在的问题,使各岗位员工的各项工作全过程、工作质量时刻处在可控制状态之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督促整改,并且根据检查记录,依据《员工奖惩管理规定》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上述作法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员工爱岗敬业的意识,培养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确保了各项物业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位。
⑤以“五爱”思想为核心,以学习各类制度为内容,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3、以活动为载体,建设高雅向上的公寓社区文化
为了搞好公寓社区文化建设,公寓物业管理部主动与校学生处及各院系辅导员联系,加强沟通,积极地为他们创造工作条件,调配寝室,安排各院系辅导员入住公寓,利于双方共同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同时还加强与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合作,共同宣传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及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节约用水用电、加强安全防范等,真正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动和促进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此外还积极组织了形式多样、适应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如文明楼栋、文明寝室的评比、邀请知名人士来公寓座谈等,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公寓部始终坚持以黑板报作为服务宣传的阵地,广泛宣传报道,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天气预报、各种通知、生活小常识等信息服务,架起了公寓员工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公寓物业管理部和院系还联合举办了学雷锋送新风、物业之光和放电影等活动,通过公寓部的服务管理以及广大干部员工的言传身教,以及公寓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感染,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使学生公寓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养成良好教育习惯的一个重要基地。
4、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公寓物业管理部与校团委、学工处、学生组成的民主管理委员会相结合,通过维护秩序,因势利导,将触角伸入基层,在各楼栋相继成立由学生组成的自行车协管员、楼长和层长,配合值班员加强安全管理及各方面管理,保证不出现安全工作空挡;同时由学生选出优秀值班员、保安员、保洁员,加强了对物业方的监督,架起了物业方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形成为我所用的安全网络。学生和物业管理方的责、权、利界定明确,已形成规范。 后勤社会化改革五年多来,随着后勤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提高了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能力,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