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学的代表人物与著作

如题所述

琼瑶 
原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生,湖南省衡阳人,台湾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琼瑶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教育,热爱文学和写作。9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短文《可怜的小青》 。1949年随家庭迁居台湾,入台北师范大学附小六年级读书。后入台北第二女子中学。16岁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云影》 ,高中阶段在各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0篇,成为台湾岛内有名的中学生作家。1963年在平鑫涛主持的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窗外》,一举闻名文坛。
她以文学创作为业。从1964年开始,先后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近50部小说,并相继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因扮演其剧作中的人物角色而脱颖而出的影视明星,从而拥有了犬量的读者和观众群,深受青少年和市民的喜爱,产生了长久的社会影响。在华语文坛形成了一种历时30多年而不衰的“琼瑶现象”。她的作品大多以爱情为主题,以生活情题材取胜,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精神,描写中国的人生、人情、传统伦理道德,又将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艺术美感融会贯通,和谐统一,打动了亿万读者、观众的心。作品的构思巧妙,文笔淡雅,以情动人,深受少男少女的喜爱,也颇受各阶层人们的欣赏。
她的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六个梦》 、《烟雨朦朦》 、《几度夕阳红》 、 《庭院深深》 、每心有千千结》、 《一帘幽梦》 、 《在水一方》 、 《我是一片云》 、 《月朦胧鸟朦胧》 、 《聚散两依依》 、《问斜阳》 、 《青青河边草》 、 《水云间》和散文集《不曾失落的日子》 、游记《剪不断的乡愁》 、自传《我的故事》等等。她的作品先后在台湾、香港、大陆出版发行,印数巨大,影响深远。1990年,她的《六个梦》在大陆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婉君》 (19集)、《哑妻》 (17集)、 《六朵花》 (11集),开其作品在大陆重拍之先河。之后,她的许多作品被大陆影视业搬上银幕和荧屏。她是大陆民众最熟悉和喜爱的海外中国作家之一,对于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1998年、1999年,她的新作《还珠格格》由湖南经济电视台拍摄成两部巨集电视连续剧,在台、港、大陆上演后,引起很大反响。
她的作品写人生、言情感、有观众、有影响。1999年由香港《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作家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即从浩如烟海的百年文学作品中精选出100部佳作,她的作品名列其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华语文学界占有一席地位。
金庸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liángyōng,英:LouisCha),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历史上查家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后全族人分入汉族八旗,正式成为包衣。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继佐是“明史案”最早向当局告发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15岁的金庸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 ,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 ,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 ,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 、 《兰花花》 、《不要离开我》 、《三恋》 、 《小鸽子姑娘》 、《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 、《王老虎抢亲》 (所用笔名为林欢)。
作品 :飞─ 《飞狐外传》 (1960—1961年)
雪─ 《雪山飞狐》 (1959年)
连─ 《连城诀》 (1963年)
天─ 《天龙八部》 (1963—1966年)
射─ 《射雕英雄传》 (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 《鹿鼎记》 (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笑─ 《笑傲江湖》 (1967年)
书─ 《书剑恩仇录》 (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 《神雕侠侣》 (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 《侠客行》 (1965年)
倚─ 《倚天屠龙记》 (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 《碧血剑》 (1956年)
鸳─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古龙 
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约1937年生,祖籍江西,幼年迁居台湾。父母离异后,古龙以半工半读和朋友资助的方式读完了中小学,后肄业于淡江大学英文专业。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纯文学作家,但最终却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始终秉承“求新求变”的宗旨,在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突破前人窠臼,赋予武侠小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古龙凭借《多情剑客无情剑》 、 《楚留香》 、《陆小凤》 、《七种武器》 、 《绝代双骄》 、《欢乐英雄》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非但征服了亿万读者,深远地影响到后来者的武侠创作,同时也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影视改编热潮,长时间风靡中国乃至东南亚各地,历久不衰。而古龙亦由于在这些方面的巨大成就,被誉为与金庸并驾齐驱的两大武侠宗师。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武侠/奇幻小说在重复模仿古龙的路子,更有不少影视作品,借古龙的金字招牌,不断创造收视高潮。
与誉满天下的古龙小说相比,古龙影视同样魅力非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港台电影界就有“楚原+古龙+狄龙=卖座”的说法,古龙作品的改编电影也多次获得亚洲影展及台湾金马大奖,如根据《武林外史》改编的电影《孔雀王朝》就让楚原于1979年获亚洲最佳动作片导演奖,而徐克崛起江湖的处女作电视剧《金刀情侠》亦改编自《九月鹰飞》。更有甚者,上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歌星在东南亚登台,若不演唱《小李飞刀》一曲,观众便会大喝倒采。而郑少秋等主演的《楚留香》系列电视剧当年在各地热播时万人空巷的盛况,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九十年代根据《流星.蝴蝶.剑》改编的《莲花争霸》与《剑啸江湖》 ,则奏响了中国武侠剧颠峰时期的最强音。
古龙很早就尝试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如将蒙太奇笔法及结构运用到武侠小说,开辟了武侠创作的新天地;又从事编剧,并自创宝龙影业,把武侠文学的独特意韵与曲折故事带入电影,最终成就奇情武侠电影上世纪数十年的辉煌并深远影响几代人。古龙作词、施孝荣演唱的民歌《侠客》 ,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被誉为词曲唱三绝,是台湾八十年代大热名曲。实际上,古龙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的巨大贡献远不止此,其成就在中国的文学界与影视界都堪称伟大。
古龙为人真诚,不拘小节,慷慨豪迈。美酒、佳人和阅读是他最大的爱好,但古龙最看重的,还是朋友。古龙博览群书,这为他的武侠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涵;古龙又风流多情,他交往的女性虽多,但无一不是彼此吸引,真心相待;古龙交朋友更是率性而为,肝胆相照,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常常呼朋引伴,纵酒狂歌。古龙是寂寞的,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纷扰矛盾的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古龙又是幸运的,无数朋友和读者通过酒和书跟他走到了一起。1985年,古龙因再次酗酒,导致食道破裂,使原本就欠佳的身体雪上加霜,最终借酒解脱,于九月二十一日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享年48岁。194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
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1964年出版《浣花洗剑录》 ,是古龙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侠创作的成熟期。1967年所写的《铁血传奇》(首三部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身,阅读起来有如“福尔摩斯探案”。一生创作大量武侠小说,其中《浣花洗剑录》、《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也就是香港无线电视剧《小李飞刀》的原著)、《绝代双骄》、《萧十一郎》 、 《七种武器》 、《陆小凤传奇》、《三少爷的剑》 、《欢乐英雄》 、《白玉老虎》等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到了创作后期,他依然不断求变,多次说“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曾在小说中渗入散文的句法,写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说。然而,这类作品并不为读者与批评家所欣赏。
2005年,台湾淡江大学举办第九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武侠小说,集中讨论古龙的作品。之后林保淳编了一部论文集,由学生书局出版:《傲世奇才一古龙:古龙与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