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读书反思

自学读书反思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该如何自处?我曾经常有一种焦虑之感,对读书的困惑,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对社会种种压力与诱惑的不解。我该如何找回迷失的自己?

  古人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人生的意义是通过不断反思而收获的。

  既然要反思,那就从读书开始吧。读书,尤其是阅读经典,确实可以涤荡心灵。一部读书史,也是一部成长史,更是一部思想史。读书既而反思,是思维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丰富心灵的过程。它是一个主我的发现与扩展的过程,它不断强化并激活主我已有的知识并体系化。读书也是一个认识与提升客我的过程,以书为镜,不断反思自我,对自我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读书如果和思考人生、社会结合起来,那就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达成过程———通过思考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拓展思维,既考虑到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也能加强对他人的理解和沟通。

  然而,读书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在读书与反思的过程中,我时常受到深奥的新知、观念、理论等的挑战与煎熬。比如,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个人取向与集体取向、个人与社会,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价值中立与价值干涉,等等。在求知欲望的不断推动下,我只能思考、挣扎、再思考,那种让人莫名紧张又激动的张力,让我在备受煎熬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接近伟大思想的快乐,它不断将我的思想引导至一个更开阔、更高的境界之中。

  书读到一定的阶段,我深深地感悟到,世上并无绝对的真理。特别是文科,许多理论都是从某个角度来看待社会与人生,而有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甚至能够推出与之相悖的理论。由此可知,世上难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读书与思考会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历程、思想深度息息相关,正如“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什么样的书也往往能体现你是什么样的人。每一个理论或者每一种思想背后必定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利益诉求与价值关怀。

  在读书与反思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认识并完善自己的人生,这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虽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也逐步形成了个人的反思与批判能力,但我却并不能完全领悟经典名著的精髓。越来越觉得我们在书中读的其实是自己,书本只是帮助我们去不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背后的那个广阔的世界。虽然作者在书中有其自己的逻辑,但是看完一本书后,我发现所谓作者的逻辑已经被我“悬置”,我吸收的思想往往是有选择性的,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我的人生观与既有思想的不断强化。

  读书让我找回了迷失的自己,让我养成自觉思考历史、社会、人生的习惯,让我获知什么才是真、善、美。当我再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我可以用头脑思考,用心灵体验。读书与反思,使我的心灵不断健全,人生也不断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13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第2个回答  2016-06-13
自学成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