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的目录

如题所述

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
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
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
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
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第4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自杀
第6章 焦虑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恐怖症
第三节 惊恐障碍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第五节 强迫症
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
第8章 进食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
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
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
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
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
第10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
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
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
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
第11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
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
……
第13章 儿童心理障碍
第14章 心理异常与社会
参考文献
专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9
第1章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1
1.1 变态是什么 \2
1.1.1 DSM-Ⅳ对心理障碍的定义 \4
1.1.2 为什么需要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 \5
1.1.3 分类系统的劣势 \5
1.1.4 文化如何影响变态的定义 \6
1.1.5 某些文化中特有的心理障碍 \7
1.2 心理障碍常见吗 \7
1.2.1 患病率和发病率 \7
1.2.2 心理障碍的患病率 \8
1.3 变态行为的历史观念 \9
1.3.1 鬼神学、神明与巫术 \9
1.3.2 希波克拉底的早期医学观念 \9
1.3.3 希腊晚期与罗马的思想 \10
1.3.4 中世纪对变态行为的理解 \10
1.3.5 科学质疑在欧洲的复苏 \11
1.3.6 早期疯人院的建立 \11
1.3.7 人道主义改革 \12
1.3.8 21世纪精神病医院的医疗护理 \14
1.4 有关变态行为的近代观念的出现 \15
1.4.1 生物学的发现:建立了大脑与心理障碍的联系 \15
1.4.2 分类系统的发展 \16
1.4.3 心理障碍的心因性解释的发展 \16
1.4.4 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实验心理学 \18
1.5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9
1.5.1 信息获取 \20
1.5.2 形成和检验假设 \21
1.5.3 研究设计 \22
1.5.4 操控变量:变态心理学中的实验法 \24
第2章 影响因素与视角 \30
2.1 变态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30
2.1.1 必要原因、充分原因与间接原因 \30
2.1.2 素质-压力模型 \31
2.2 理解变态行为发生原因的观点 \32
2.3 生物观点及影响因素 \33
2.3.1 神经递质与激素异常 \34
2.3.2 遗传易感性 \36
2.3.3 气质 \39
2.3.4 脑功能紊乱与神经可塑性 \40
2.3.5 生物学观点的影响 \40
2.4 心理学的观点 \40
2.4.1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40
2.4.2 行为主义流派 \45
2.4.3 认知行为流派 \48
2.5 心理因素 \50
2.5.1 早期剥夺或创伤 \51
2.5.2 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方式 \53
2.5.3 夫妻不和或离婚 \54
2.5.4 适应不良的同伴关系 \55
2.6 社会文化观点及影响因素 \56
2.6.1 跨文化研究中已经揭示的社会文化因素 \57
2.6.2 消极的社会影响 \58
2.6.3 社会文化观点的影响 \60
第3章 临床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法 \63
3.1 心理评估的基本元素 \63
3.1.1 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关系 \63
3.1.2 采集个人的社交及行为历史 \63
3.1.3 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差异问题 \64
3.2 躯体评估 \65
3.2.1 一般躯体检查 \65
3.2.2 神经系统检查 \65
3.2.3 神经心理检查 \66
3.3 心理评估 \67
3.3.1 评估访谈 \67
3.3.2 行为的临床观察 \68
3.3.3 心理测验 \69
3.3.4 客观人格测验的利与弊 \73
3.4 评估数据的整合 \73
3.5 异常行为的分类 \74
3.5.1 信度和效度 \74
3.5.2 正式的精神障碍诊断分类 \74
3.6 治疗概述 \76
3.7 心理治疗 \77
3.7.1 行为治疗 \77
3.7.2 认知及认知行为治疗 \78
3.7.3 人本主义经验治疗 \80
3.7.4 精神动力治疗 \81
3.7.5 伴侣治疗和家庭治疗 \84
3.7.6 折中主义和整合 \85
3.8 心理治疗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85
3.8.1 客观的、足够的改变 \86
3.8.2 改变是否与治疗有必然联系 \86
3.8.3 治疗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86
3.9 生物学治疗 \87
3.9.1 抗精神病药物 \87
3.9.2 抗抑郁药物 \88
3.9.3 抗焦虑药物 \91
3.9.4 锂剂及其他情绪稳定药物 \91
3.9.5 电抽搐治疗 \92
3.9.6 神经手术 \93
第4章 压力和身心健康 \97
4.1 什么是压力 \97
4.1.1 压力和DSM \98
4.1.2 压力的引发因素 \98
4.1.3 应激源的特点 \99
4.2 压力和压力反应 \100
4.2.1 压力的生理性消耗 \101
4.2.2 心脑联结 \101
4.2.3 了解免疫系统 \101
4.3 压力与身体健康 \103
4.4 态度与健康 \103
4.4.1 乐观 \103
4.4.2 消极的情绪 \103
4.5 心血管疾病 \104
4.5.1 高血压 \104
4.5.2 冠心病 \105
4.5.3 心血管疾病中的风险和常见诱因 \105
4.6 压力相关躯体疾病的治疗 \107
4.6.1 情绪暴露 \107
4.6.2 生物反馈 \108
4.6.3 放松和冥想 \108
4.7 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 \108
4.8 适应障碍 \109
4.9 创伤后应激障碍 \109
4.9.1 临床类型 \109
4.9.2 PTSD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 \111
4.9.3 暴露在特定应激源下的PTSD患病率 \111
4.9.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原因 \112
4.9.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长期影响 \114
4.10 应激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115
4.10.1 预防 \115
4.10.2 应激障碍的治疗 \115
4.10.3 创伤和生理健康 \117
第5章 惊恐障碍及焦虑 \120
5.1 恐惧和焦虑的反应模式 \121
5.2 焦虑障碍及其共性的概述 \122
5.3 单纯恐惧症 \123
5.3.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24
5.3.2 心理因素 \124
5.3.3 生物因素 \126
5.3.4 治疗 \126
5.4 社交恐惧症 \127
5.4.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28
5.4.2 心理因素 \128
5.4.3 生物因素 \129
5.4.4 治疗 \130
5.5 伴随/不伴随场所恐惧症的惊恐障碍 \130
5.5.1 惊恐障碍 \130
5.5.2 场所恐惧症 \131
5.5.3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33
5.5.4 惊恐障碍的首次发作 \133
5.5.5 生物因素 \133
5.5.6 心理因素 \135
5.5.7 治疗 \137
5.6 广泛性焦虑障碍 \138
5.6.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39
5.6.2 心理因素 \140
5.6.3 生物因素 \141
5.6.4 治疗 \142
5.7 强迫症 \142
5.7.1 患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144
5.7.2 心理因素 \145
5.7.3 生物因素 \146
5.7.4 治疗 \147
5.8 焦虑障碍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 \148
5.8.1 来自担忧的文化差异 \148
5.8.2 大人惊风症 \149
第6章 心境障碍和自杀 \152
6.1 心境障碍 \152
6.1.1 什么是心境障碍 \152
6.1.2 单相心境障碍 \154
6.1.3 单相心境障碍的影响因素 \159
6.1.4 双相障碍 \171
6.1.5 双相障碍的起因 \174
6.1.6 社会文化因素对双相障碍的影响 \176
6.1.7 治疗与效果 \177
6.2 自杀 \181
6.2.1 临床症状和病因模式 \181
6.2.2 自杀的预防和干预 \184
第7章 躯体化障碍和解离性障碍 \187
7.1 躯体形式障碍 \187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187
7.2 解离性障碍 \198
什么是解离性障碍 \198
第8章 进食障碍与肥胖症 \212
8.1 进食障碍 \212
8.1.1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212
8.1.2 进食障碍的风险和起因 \220
8.1.3 进食障碍的治疗 \225
8.2 肥胖症 \228
8.2.1 肥胖症的风险和起因 \229
8.2.2 肥胖症的治疗 \232
第9章 人格障碍 \236
9.1 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36
9.2 人格障碍的研究困境 \238
9.2.1 诊断的困难 \238
9.2.2 病因研究的困难 \239
9.3 A型人格障碍 \240
9.3.1 偏执型人格障碍 \240
9.3.2 分裂样人格障碍 \241
9.3.3 分裂型人格障碍 \242
9.4 B型人格障碍 \243
9.4.1 表演型人格障碍 \243
9.4.2 自恋型人格障碍 \244
9.4.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46
9.4.4 边缘型人格障碍 \246
9.5 C型人格障碍 \249
9.5.1 回避型人格障碍 \249
9.5.2 依赖型人格障碍 \250
9.5.3 强迫型人格障碍 \251
9.5.4 人格障碍形成的一般社会文化因素 \252
9.6 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252
9.6.1 对症下药 \253
9.6.2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253
9.6.3 其他人格障碍的治疗 \254
9.7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变态 \254
9.7.1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55
9.7.2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256
9.7.3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 \258
9.7.4 从发展的角度看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61
9.7.5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263
9.7.6 精神变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预防 \264
第10章 物质相关障碍 \267
10.1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 \268
10.1.1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流行、并发症及人口学指标 \269
10.1.2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临床症状 \270
10.1.3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生理因素 \273
10.1.4 酒精滥用和酒精依赖的心理社会因素 \274
10.1.5 社会文化因素 \278
10.1.6 酒精相关障碍的治疗 \278
10.2 药物滥用和依赖 \282
10.2.1 阿片及其衍生物(麻醉毒品) \282
10.2.2 可卡因与苯丙胺类药物(兴奋剂) \286
10.2.3 甲基苯丙胺 \288
10.2.4 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剂) \288
10.2.5 致幻剂: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和相关药物 \289
10.2.6 摇头丸 \290
10.2.7 大麻 \291
10.2.8 兴奋剂:咖啡因和尼古丁 \292
第11章 性异常、性虐待和性功能障碍 \296
11.1 性行为及其标准的社会影响 \297
11.1.1 概述 \297
11.1.2 同性恋与美国精神病学 \297
11.2 性和性别变异 \299
11.2.1 性欲倒错 \299
11.2.2 性别偏好障碍的起因和治疗 \305
11.2.3 性别认同障碍 \305
11.3 性虐待 \308
11.3.1 童年期性虐待 \309
11.3.2 恋童癖 \311
11.3.3 乱伦 \312
11.3.4 强奸 \312
11.3.5 性侵犯者的治疗和再次犯罪 \314
11.4 性功能障碍 \316
11.4.1 性欲障碍 \317
11.4.2 性唤起障碍 \319
11.4.3 女性性唤起障碍 \320
11.4.4 高潮障碍 \320
11.4.4 性交疼痛障碍 \322
第12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 \325
12.1 精神分裂症 \325
12.1.1 精神分裂症的由来 \325
12.1.2 流行病学 \326
12.2 临床表现 \327
12.2.1 妄想 \327
12.2.2 幻觉 \327
12.2.3 语言表达障碍 \328
12.2.4 行为紊乱和刻板行为 \328
12.2.5 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328
12.2.6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 \329
12.2.7 其他精神障碍 \331
12.3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及致病因素 \333
12.3.1 遗传因素 \333
12.3.2 产前暴露 \338
12.3.3 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338
12.3.4 神经发育角度 \339
12.3.5 其他生物学因素 \340
12.3.6 神经认知 \344
12.3.7 心理社会及文化因素 \345
12.4 治疗与疗效 \348
12.4.1 药物治疗 \349
12.4.2 心理社会治疗 \350
第13章 认知障碍 \355
13.1 成人的脑损伤 \356
13.1.1 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356
13.1.2 弥散性损伤VS局灶性损伤 \356
13.1.3 神经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的交互作用 \358
13.2 谵妄 \358
13.2.1 临床症状 \358
13.2.2 治疗与结果 \359
13.3 痴呆 \359
13.3.1 帕金森氏病 \360
13.3.2 亨廷顿氏病 \361
13.3.3 阿尔茨海默症 \361
13.3.4 HIV-1感染造成的痴呆 \366
13.3.5 血管性痴呆 \367
13.4 遗忘障碍 \367
13.5 涉及头部损伤的疾病 \368
13.5.1 临床症状 \369
13.5.2 治疗与结果 \371
第14章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374
14.1 人生不同阶段的适应性不良行为 \374
14.1.1 不同的临床表现 \375
14.1.2 幼儿的特殊心理易感性 \375
14.1.3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375
14.2 常见的儿童期心理障碍 \375
14.2.1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76
14.2.2 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品行障碍 \378
14.3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焦虑和抑郁 \381
14.3.1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焦虑障碍 \381
14.3.2 儿童抑郁和双相障碍 \384
14.4 广泛性发育障碍 \387
14.4.1 自闭症 \387
14.4.2 阿斯伯格症 \390
14.5 学习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391
14.5.1 学习障碍 \391
14.5.2 学习障碍的病因 \391
14.5.3 治疗与结果 \391
14.5.4 精神发育迟滞 \392
14.5.5 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 \393
14.5.6 器质性发育迟滞综合征 \394
14.5.7 治疗、结果与干预 \397
14.6 制订更好的计划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 \398
14.6.1 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治疗有关的特殊因素 \398
14.6.2 儿童权益保障项目 \400
第15章 变态心理学的当代法律议题 \404
15.1 预防 \404
15.1.1 全民干预 \404
15.1.2 选择性干预 \406
15.1.3 指导性干预 \408
15.1.4 精神病院——治疗性团体 \408
15.1.5 去机构化 \410
15.2 富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与心理障碍 \411
15.2.1 民事羁留 \411
15.2.2 “危险性”评估 \413
15.2.3 精神失常辩护 \415
15.3 社会各界与心理健康 \417
15.3.1 美国与心理健康 \417
15.3.2 心理健康方面的国际努力 \418
15.4 未来的挑战 \419
15.4.1 计划的重要性 \419
15.4.2 每个人的贡献 \419
这是201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变态心理学》,如果你对变态心理学感兴趣,建议你可以再看看《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这本书也不错
第2个回答  2017-07-20
第1章 概论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第4章 精神分裂症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第五节 自杀第6章 焦虑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恐怖症第三节 惊恐障碍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五节 强迫症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第8章 进食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第10章 心身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第11章 人格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
第3个回答  2017-08-08
  第1章 概论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
  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
  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
  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
  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第4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自杀
  第6章 焦虑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恐怖症
  第三节 惊恐障碍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第五节 强迫症
  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
  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
  第8章 进食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
  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
  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
  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
  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
  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
  第10章 心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
  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
  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
  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
  第11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
  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
第4个回答  2017-07-25
变态心理学(原书第3版) [Abnormal Psychology (3rd Edition)]
哥伦比亚大学等100多所美国大学采用教材,根据DSM-5标准全新改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国内广受欢迎的外版变态心理学教材
[美] 德博拉C.贝德尔(DeborahC.Beidel) 著;袁立壮 译
第1章 变态心理学:历史与现代观点 1
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 2
历史上的异常行为及其治疗 9
异常行为与治疗的当代观点 18
第2章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9
伦理与责任 30
变态心理学细胞水平的研究 30
变态心理学在个体水平的研究 38
变态心理学群体水平的研究 41
变态心理学总体水平的研究 48
第3章 评估与诊断 52
临床评估 53
评估工具 58
诊断和分类 69
第4章 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 76
什么是焦虑 77
什么是焦虑障碍 80
什么是强迫和相关障碍 91
什么是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 96
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的病原学 100
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与应激源相关障碍的治疗 106
第5章 躯体症状障碍、解离障碍与做作性障碍 111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112
解离障碍 122
装病 130
第6章 双相及抑郁障碍 132
什么是双相及抑郁障碍 133
双相及相关障碍 133
抑郁障碍 139
自杀 145
双相及抑郁障碍的病原学 149
双相及抑郁障碍的治疗 154
第7章 喂食及进食障碍 162
神经性厌食 164
神经性贪食 167
暴食障碍 170
其他特定的喂食及进食障碍 172
性别、种族、民族和发展因素 174
进食障碍的病原学 176
进食障碍的治疗 182
第8章 性别烦躁、性功能障碍和性欲倒错障碍 188
人类的性 189
性别烦躁 194
性功能障碍 199
性欲倒错障碍 208
第9章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218
物质相关障碍 219
常用的“合法”药物 220
非法药物 225
物质相关障碍的病原学 234
物质使用障碍的治疗 237
第10章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45
精神病性障碍 246
精神分裂症的病原学 258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263
第11章 人格障碍 268
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 269
人格障碍群 271
人格障碍的病原学 286
人格障碍的治疗 290
第12章 神经发育障碍、破坏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排泄障碍 294
智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 295
特定学习障碍 300
孤独症谱系障碍 30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07
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 312
排泄障碍 315
第13章 老年期与神经认知障碍 319
老年期症状和障碍 320
老年期抑郁和焦虑 323
老年期物质相关障碍和精神病 330
神经认知障碍 334
第14章 健康心理学 345
健康心理学:界定 346
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47
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和行为 354
健康相关状况的心理治疗 362
第15章 变态心理学:法律和伦理问题 367
法律、伦理和治疗问题 368
变态心理学中的隐私、保密和特权 376
许可、治疗失当和处方权限问题 379
研究与临床试验 38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