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的水文特征

如题所述

流域上游上段为冬冷夏凉,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气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为主,积雪期可达5个月。其余地区属季风气候,一般具冬暖、夏热、湿润多雨的特征,年降水量1000毫米,泸定、石棉右岸地区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区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于中、下游地区的5-9月,7、8两月尤为突出。
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下游福禄镇水文站45年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500立方米/秒。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约占总量的20%)调节,径流变化较小。福禄镇,年内最大月(7月)水量为最小月(2月)水量的8.8倍,年径流的变差系数不足0.10,最大年平均流量1820立方米/秒(1938)为最小年平均流量1170立方米/秒(1973)的1.5倍。
大渡河水系呈羽毛状分布,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部分为融雪补给。由于流域面积大,植被良好,上游第四纪覆盖层利于下渗和滞流,径流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洪枯水量差别不大。据下游福禄镇,水文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5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73亿立方米,径梳模数相当于黄河的十倍,年平均径流量也超过黄河。丰水年的年水量达627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的1.32倍,最枯年份的水量也有356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值的0.75%。
河流洪水频繁,近200多年有记载的洪水50余次,多发生于中、下游地区,以下游为甚。《汉源县志》记载200多年来发生过25次洪水,如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民国18年(公元1939年),都曾发生过大洪水。《乐山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亦发生过大洪水。据《四川省五百年旱涝史料》统计,大渡河沿河14个主要城镇,受洪灾的8座,被淹没的5座。
大渡河是岷江泥沙的来源地,福禄镇多年平均含沙量0.475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2247万吨,为岷江福禄镇大渡河口以上年输沙量44%。
巨大的落差、丰沛的水量、狭窄的河谷,形成大渡河富饶的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全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132万千瓦,其中四川境内有3012万干瓦,是四川各江河水力资源总量的20.6%。最令人注目的是干流双江口至铜衔子这593公里长的河段,天然落差达1827米,水能蕴藏量1748万干瓦,占了主流域的一半多,平均每公里河长就有水力资源3万千瓦。在大渡河水力资源蕴藏量中,四川省境内可供开发利用的有2337万千瓦,其中干流有2040万千瓦,与全国各大江河相比,位居第四。
除了大渡河干流水力资源丰沛外,其支流卓斯甲河、小金川、瓦斯沟、田湾沟、南桠河、牛日河等6条支流的水能蕴藏量都超过50万千瓦。 大渡河列为国家十大水力资源基地之一。四川省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有3102.4万千瓦,可开发量2336.8万千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