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认识的?

要简短的,少一点!!谢了

在我国音乐史上,《高山流水》是一支著名的古曲,在我国的音乐鉴赏理论中,“知音”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而这支名曲、这个概念,都与俞伯牙和钟子期密切相关。

俞伯牙是春联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楚国人,在晋国为高官,称“上大夫”。一次,他奉晋君之命出使楚国,在返回晋国的途中,正值中秋佳节的夜晚,俞伯牙的乘船,停泊在汉口。他一面观赏让人醉心的无边月色,一面拿来瑶琴,轻轻弹奏。

突然间,瑶琴上的一根弦“铿”的一声断了,俞伯牙知道有人在偷听他的演奏,立即派人出去寻找。不久,便找来了一个年轻的樵夫。

俞伯牙询问樵夫:“我的弹奏你能听懂吗?”樵夫回答说:“大人弹的是‘孔子叹颜回’吧?”俞伯牙颇感意外,马上以礼相待,并且亲切攀谈起来。俞伯牙和樵夫谈论琴理,樵夫非常内行,应对自如,俞伯牙喜出望外,对樵夫说:“有一回孔子正在屋里弹琴,他的得意门生颜回从外边进来,忽听出琴声里有杀伐之意,不免一惊,问明之后,才知刚才孔子弹琴之际,有只猫正在一步步向老鼠逼近。孔于见此情景,不由自主地在感情上受到影响,并不知不觉地在琴声中把它表现出来了。像颜回那样,真可算得上是知音了!现在我来弹琴,你试着听听我在琴声里表现了什么。”

俞伯牙举头望见了高山,就在琴声里表现山的雄伟高竣,樵夫听了,马上说:“巍巍乎意在高山!”俞伯牙又面对江水,在琴声里表现了江水的汹涌奔流,樵夫听了,说道:“荡荡乎志在流水!”

俞伯牙大喜过望,说;“你可真是我难得的知音啊!”问起樵夫的姓名,知道他姓钟,名子期。二人忘却了彼此社会地位的悬殊,结为至交,在船上畅谈了一个通宵。天明临别时,俞伯牙和钟子期约好,明年再回楚国时,一定会再以琴会友。

可是,等到第二年俞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时,钟子期已经离开了人世。俞伯牙痛不欲生,跪在钟子期的坟前,弹了最后一曲,然后便把瑶琴摔了个粉碎,表示从今以后再不弹琴,因为痛失真正的知音,弹琴还有什么意义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9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俞伯牙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

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

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这个人就是钟子期,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

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扩展资料:

伯牙轶事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

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成连划船离开。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与钟子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09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6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最简单一句话就可概括:高山流水遇知音
说复杂一点,俞伯牙在山中抚琴,樵夫钟子期从一旁路边,听到琴声,说此琴音是在描摹巍巍高山.俞伯牙又换一曲,钟子期继续说道,此琴音状湟湟流水.
俞伯牙听到钟子期能如此准确迅速地判断自己的琴音琴义,堪为己之知音.
故此故事总概括为一句话:高山流水遇知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