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诗意

诗意.体会到了什么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明皇杂录】:“禄山犯阙,议欲迁幸,帝置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上问谁为此曲,曰李峤,上曰,真才子也。”【南唐近事】:“元宗尝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飞惟唱‘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白乐天听〔水调〕词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但有因。”【碧鸡漫志】:“〔水调歌〕,【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宫,时号〔水调〕;世以今〔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宫中吕调。”综观以上诸说,本调创始隋唐间,为五言曲调。嬗至五代,乃有七字句。入宋,始演变新腔,而成今调。当时最为通行,词人填者极多。吴梦窗名曰〔江南好〕,姜白石名曰〔花犯念奴〕,后遂句为本调异名。至所谓“歌头”者,乃首章之一解也。(见【海录碎事】)
〔作法〕 本调九十四字,重在拗句。首句五字,下三字为仄平仄,定格也。次句五字,为通常之五言句。此两句各惟第一字平仄不拘,余无可勉强。第三句十一字,句法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此词则作上六下五,第一三七字俱平仄不拘。【词律】于第六字亦注可平,殊不尽然。盖惟作上四下七句法,第六字间或可平,而上六下五之句法,则万无作平之理也。第四句六字不用韵。第五句亦六字,有时可与上句对偶;而第五字平仄均不拘。第六句五字,与第二句同。第七八句亦均五字,与首、次两句相同。后阕换头。起首为三字三句,与〔相见欢〕后阕起首三句同。【词律】注第一句三字平仄不拘,第二句上两字亦可平可仄,殊非是。且第三句定须作仄平平,盖此调烦协韵之句,尾三字皆作仄平平,乃定格也。第四句以下与前半阕完全相同。
明月几时有,
⊙●●○●(句)
把酒问青天。
⊙●●○△(平韵)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协平韵)
我欲乘风归去,
⊙●○○⊙●(句)
又恐琼楼玉宇,
⊙●○○⊙●(句)
高处不胜寒。
⊙●●○△(协平韵)
起舞弄清影,
⊙●●○●(句)
何似在人间。
⊙●●○△(协平韵)

转朱阁,
●⊙●(句)
低绮户,
⊙●●(句)
照无眠。
●○△(协平韵)
不应有恨,
⊙○⊙●(句)
何事偏向别时圆。
○●○●●○△(协平韵)
人有悲欢离合,
⊙●○○⊙●(句)
月有阴晴圆缺,
⊙●○○⊙●(句)
此事古难全。
⊙●●○△(协平韵)
但愿人长久,
⊙●⊙○●(句)
千里共婵娟。
⊙●●○△(协平韵)

此词意境十分优美,是我最喜欢的诗词里面的一首,除此之外,还有我最欣赏的苏轼的,悼念亡妻的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5
译诗】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
今天我重上井冈山。
起了千里来访寻这旧地,
哪里还有半点它昨日的容颜。
到处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
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
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隘口,
便没有任何险处可看了。
风雷在运动,
旌旗在招展,
这就是人间。
三十八年都过去了,
犹如弹指一刹那。
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
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鳖,
谈笑间高奏凯歌把师还。
世上绝无困难事,
只要下定决心去登攀。

体会

这首词描写了井冈山充满勃勃生机的崭新面貌,下片抒情言志,表达了革命家的壮采雄怀。全诗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诗情澎湃,意境深远。

1965年5月22日--5月29日毛泽东在巡视江南过程中重上井冈山,在此视察了解了当地的水利,公路,人民生活等状况并会见了老红军,烈属,干部和广大群众。今天重读和研究这首词,可以对毛泽东在文革前的思想和活动加深理解,因为这首词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对一年后风起云涌风卷残云的大运动有某种暗示。写作此诗时,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已日趋激烈,毛泽东与中央一部分人的分歧也逐渐转到了对立面上,那么往后的道路何去何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开始做准备。
第2个回答  2007-03-09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
今天我重上井冈山。
起了千里来访寻这旧地,
哪里还有半点它昨日的容颜。
到处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
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
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隘口,
便没有任何险处可看了。
风雷在运动,
旌旗在招展,
这就是人间。
三十八年都过去了,
犹如弹指一刹那。
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
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鳖,
谈笑间高奏凯歌把师还。
世上绝无困难事,
只要下定决心去登攀。

通过对井冈山充满勃勃生机的崭新面貌的描写以及对井冈山革命历史的回忆,展现了当时的大好形势,抒发了诗人将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