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曹村镇的历史,孝贤故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8

曹村没有什么悠久的历史,只有现在。《宿州志》只有几个字的记载,名曰“曹家店子”。据史载:曹村在唐朝前是一片汪洋,属陴湖的一部分。

曹村的形成源于宿州市两个著名古迹:北部的桃山集,南部的闵子墓。桃山集古属徐州,古为驿站,唐朝始建,为南北交通要道,明朝建岳王祠于此。据当地人讲,岳王祠很宏观,祠内有岁逾千年的大银杏,香火很旺盛。桃山集的三环村,至今仍有一段官道,道上有座古石桥,桥上有棵合抱粗的古树,形成了宿州市一大名景“桥驮树树驮桥”。南部是闵子骞的祠堂,三进三出的院落,堂中有丰仪慈祥的闵公像,年逾两千年的古柏、银杏。由于桃山集、闵子集行人积多,便有一曹姓移民,在连接桃山、闵贤的官道旁,搭庵卖茶,人称“曹家店”。久而久之,形成村落,后人称“曹村”。

(桥驮树树驮桥)

宿州最著名的“啥汤”就出于此:曹氏在此居住后,开荒造田,渐渐富裕,养的鸡吃不完,便把它们退好挂起来。一天桃山驿有人通知曹氏,说有一个大官要从此路过,让他熬一锅麦茶等着。在熬麦茶时,一只鸡掉进了锅里。等曹氏发现后,鸡已被煮得稀烂,无法捞出。曹氏此时灵机一动,抓把盐撒进锅里,尝一尝,味道鲜美。便对当官的说:“为了您的到来,特熬了锅汤。”当官一听不高兴,问:“啥汤?”曹氏又灵机一动说:“对,大人,是‘啥’汤。”当官的让端来尝尝,结果非常满意,便大力推广,于是在蚌埠以北,徐州以南便有了用麦仁掺鸡肉熬的“啥汤”,成为特色小吃后,一直留传至今。

曹村的发展源于她的地理位置。曹村位于两省三县交接处,东临褚兰,西接萧县,南连夹沟,北靠江苏铜山县,素有“安徽北大门”之称。这样在地理位置上便促进了曹村的发展。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并在曹村设立车站,曹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解放后,206国道南北横穿曹村,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曹村的发展。据《宿州志》载:1949年前曹村属萧县皇藏区,1951年属江苏徐州市郊十一区,1952年在曹村设乡,隶属桃山区,1957年划归夹沟区。206国道通行后,曹村经济再次突飞猛进的发展,1969年设曹村公社,1980年设曹村镇。至今仍为曹村镇。

(闵子祠有多处,此为宿州闵子祠)

应该说曹村镇是个后起之秀,曹村的开发潜力很大,境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尚未开发,如:闵子骞祠堂和闵墓,春秋宋襄公的崮寺遗址,张果老当火夫出家地——秦山寺,桃山集的岳王祠,铁道西隋唐时期的古窑址等。

宿州(2)宿州市(2)萧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