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谁写了《清平调》三首?

如题所述

写给,不,应该说是献给杨贵妃的。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这三首诗前后呼应,天然混成,香浓美艳,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杨贵妃也?牡丹也?亦或杨贵妃就是牡丹也?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据史料,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李白给大家的印象是狂放不羁,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可就样一个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在42岁那年,得到了道士吴筠的推荐,就高唱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叮咛妻子:“归来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以为自己马上就可以登台拜相了。谁知玄宗召他,是看中了他的文才,给了一个翰林待诏的身份,看起来地位很显赫,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没有一点军国实权,说句不好听的话,也就和宫廷弄臣差不了多少,并不是叫他来帮助治理国家的。就是这样一个闲差事,朝廷也没让他呆多久,前后跨三年,实际一年多,李白过得十分郁闷。终于有一天,李白在一帮小人诽谤攻击声中,被皇帝厌弃,拿点钱给打发出宫廷。

所以说,李白的藐视权贵,放情山水,更大程度上是理想破灭之后的无可奈何和愤世嫉俗。而他对一个地方官员韩荆州极尽奉承之能事,更使人对他的人品产生怀疑:“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说其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又何其肉麻也。

中国知识分子素有庙堂情怀。范仲淹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以在下观之,忧其君者众而忧其民者寡,忧其君者先而忧其民者后。盖因唯有忧君方可入庙堂,入庙堂方可忧民,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一生最大愿望就是跻身庙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削尖脑袋也要钻进体制内。

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化淳”,河清海晏,天下太平。要达此目的,必须依附君王。最好是作帝师,如姜子牙、诸葛亮,近代大儒章太炎、拥袁“六君子”之一的杨度;其次为帝友,如严子陵、李泌;随着封建君主制的成熟,君主权柄越来越集中,帝师、帝友不可再得,知识分子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为帝臣乃至帝奴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4
李白的清平调是为杨贵妃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