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诗歌第三部分(情感美),分析“月光“是如何引发、深化及升华思妇的情思的?

如题所述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它优美的诗句、深邃的意境,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流连其中。



诗中“月”字共出现了15次,作为主线贯穿全诗,有着丰富多样的作用及内涵。本文对“月”在诗中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张若虚是初唐杰出诗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中他的诗只有两首,而《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一首,它号称“孤篇横绝”,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诗人按照月的位置变化顺序展开全诗。诗歌开头“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了月亮伴着潮水从海上升起的情景,“月照花林皆似霰”则是月亮升起过程中,月光洒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而“皎皎空中孤月轮”写出了皎洁的月亮高悬在漆黑的夜空中的景象,这是月亮升到了最高点。

后文的“江潭落月复西斜”描绘了月亮向西落下的景象,“斜月沉沉藏海雾”是写月亮下沉藏到海雾中,末句“落月摇情满江树”则是落月的月光洒在江边的树上,此时月色已逐渐消失。

由此可见,诗人按照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顺序来写月亮的位置变化,同时巧妙地插入春江、花林、白沙、天空、白云、青枫、扁舟、小楼、妆镜台、捣衣砧、鸿雁、鱼龙、落花、海雾、碣石等景象,这样写使全诗脉络更清晰,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