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如题所述

1、苏轼借《水调歌头》这首词表达了对兄弟苏辙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劝自己早日退隐,实现“相约”早退的约定。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先秦有诗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况苏轼与子由政见相投,互相支持。其早年曾与子由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而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密州,引谓是仕途迷蒙,有一种苦闷在心头,是千万句话并与由说。

3、 写此词的时候苏轼在密州任职。这天晚上,苏轼喝了一夜的酒。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官场失意的词人不道凄凉语,反说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着。虽然人隔千里。照耀我们的还是同一个月亮。不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且借月说事。与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可谓情景交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先秦有诗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况苏轼与子由政见相投,互相支持。其早年曾与子由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而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
密州
,引谓是
仕途
迷蒙,有一种苦闷
在心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先秦有诗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况苏轼与子由政见相投,互相支持。其早年曾与子由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而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密州,引谓是仕途迷蒙,有一种苦闷在心头,是千万句话并与由说,中秋(农历
八月十五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天的
月亮
最大最圆。
人们
把它作为合家团圆的象征。但写此词的时候苏轼在密州任职。这天晚上,苏轼喝了一夜的酒。趁着
酒兴
。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
官场
失意的
词人
不道
凄凉语,反说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着。虽然人隔千里。照耀我们的还是
同一个月亮
。不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
生活态度
。而且借月说事。与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可谓情景交融。
全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