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新冠病毒可能会常态化,一直在我们人类之中,并不会像非典一样就此消亡了。

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成“常驻病毒” ,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

“新冠病毒已成为存在于人类世界的‘常驻病毒’”,病死率依旧不低,这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高端医疗服务与建设研讨会上直言,当下,中国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

这位专家指出:“在全球仍处于大流行阶段,国内也难免会出现‘疫情小火花’,如何确保‘小火花’不成为‘暴发’,有赖于每个人的防控意识。”

疫情当下我们的做法: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建议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2、个人防护和卫生

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健康监测与就医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4、主动监测病例

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避免乘坐交通工具

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在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态势下,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疫情防控在短期内完全结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较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的状态,这是基于首都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因此,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仍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科学准确分析研判疫情形势走向,坚持严防死守、精准防治。

第二个关键词是紧抓窗口期。全国范围内和北京市基本阻断疫情传播,虽有境外输入和零散病例发生,但疫情防控总体可防可控可预期,现在是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复产复工复业、全力以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最佳窗口期,要紧紧抓住,不可错失良机,我们拖不起也拖不得。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一系列扶持支持复产复工复业的政策,集中力量攻克复产复工复业的重点难点,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产复工复业的条件。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当前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尤其是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面临着境外输入病例的巨大压力,因此现在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仍要做好打防控“持久战”的准备
第2个回答  2020-11-03
那么作为个人日常防疫该怎么做?下面几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

1、口罩还要不要继续带?
如果你愿意,一直戴当然是最好的,反正没坏处,还能防雾霾、不化妆,甚至提高颜值。
而如果你很不喜欢戴口罩,那就要分情况了:
户外人少的地方,可以不戴。
室内人多密集的地方,应该戴。
飞机、地铁、公交车、超市商场这种地方,一定要戴口罩。

新冠病毒它的潜伏期超级长,感染者还可能是无症状,有症状还经常检测不出来……
我们很难知道身边那个人是不是跟国外回来的人吃过饭,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是不是还在潜伏期,是不是感染了没有检测出来……所以我们也还是不得不防。

2、可以和亲戚朋友聚会吗?
最好不要。
防范新冠病毒的最大原则,就是:人和人保持距离。疫情常态化以后,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跟别人保持距离”。

3、可以出去吃大餐吗?
一家人是可以的。平时就是这几个人一起吃饭,出去还是这几个人,那就基本没问题。在家吃也是吃,出去吃也是吃,差别不大。
如果吃熟食,服务员又戴口罩,病毒基本是没有传播空间的。但是,非常不提倡跟家人以外的人吃饭。客户啊朋友啊亲戚啊同事啊,能免就都尽量免了。

4、假期可以出去玩吗?
可以。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不能放松,也不必过分紧张”的中间状态,做好必要的防护就可以。尽量往人少的地方去,去哪里看到人多,就换个地方玩。

5、疫情怎么才算真正结束?
“疫情常态化”要常态到啥时候? 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都治愈了,新冠病毒彻底不见了。短期内这个可能性为零。
“疫情常态化”是一个中间状态,既不像疫情严重期那么紧张,也不像以往没事儿时那么放松。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能都要过这种生活,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来适应这样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21-02-19
那么作为个人日常防疫该怎么做?下面几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心的:
1、口罩还要不要继续带?
如果你愿意,一直戴当然是最好的,反正没坏处,还能防雾霾、不化妆,甚至提高颜值。
而如果你很不喜欢戴口罩,那就要分情况了:
户外人少的地方,可以不戴。
室内人多密集的地方,应该戴。
飞机、地铁、公交车、超市商场这种地方,一定要戴口罩。
新冠病毒它的潜伏期超级长,感染者还可能是无症状,有症状还经常检测不出来……
我们很难知道身边那个人是不是跟国外回来的人吃过饭,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是不是还在潜伏期,是不是感染了没有检测出来……所以我们也还是不得不防。
2、可以和亲戚朋友聚会吗?
最好不要。
防范新冠病毒的最大原则,就是:人和人保持距离。疫情常态化以后,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跟别人保持距离”。
3、可以出去吃大餐吗?
一家人是可以的。平时就是这几个人一起吃饭,出去还是这几个人,那就基本没问题。在家吃也是吃,出去吃也是吃,差别不大。
如果吃熟食,服务员又戴口罩,病毒基本是没有传播空间的。但是,非常不提倡跟家人以外的人吃饭。客户啊朋友啊亲戚啊同事啊,能免就都尽量免了。
4、假期可以出去玩吗?
可以。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不能放松,也不必过分紧张”的中间状态,做好必要的防护就可以。尽量往人少的地方去,去哪里看到人多,就换个地方玩。
5、疫情怎么才算真正结束?
“疫情常态化”要常态到啥时候? 所有新冠肺炎患者都治愈了,新冠病毒彻底不见了。短期内这个可能性为零。
“疫情常态化”是一个中间状态,既不像疫情严重期那么紧张,也不像以往没事儿时那么放松。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能都要过这种生活,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来适应这样的生活。
编辑于 2020-11-03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疫情常态化是什么意思?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你认为疫情的常态化对你的影响大吗?
从最熟悉的教育行业说起,线上教学估计不会成为主流(这半年多的线上教学实践验证了当年广播电视大学不能取代传统大学一样,线上教学有优势,但不能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问题太多,缺乏真实感,讲课的效率低,管理难等等问题目前看难以解决),但可以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增加分量,发挥其优势。 线下的大班化教学估计会减少,教室人太多传染的风险大,线下小班化教学会增加,老师需求量会增大,学生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教学将更有针对性。 公交地铁带口罩可能会常态化,更多有条件的人会倾向于买私家车。如果油价继续涨,改进后的电动车及其配套设施会火爆,比如快速充电。 快递外卖登门入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我们更多的会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去去快递外卖,快递外卖小哥的工作量会减少,我们运动的机会会更多。 家庭影院,家庭健身器材可能会火爆,去电影院和健身房不太让人放心。 集中封闭式菜场减少,开放地摊式流动性菜摊会增多 郊区农村等开放地带的房子可能会更受人关注,地广人稀,感染风险小,电梯房的弊端更加凸显,容易感染就是其中一项。 工作生活中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也就是说飞来横祸的毁灭式打击可能更多。就像三文鱼有关的疫情导致三文鱼下架,那么三文鱼市场就萎缩,以后只要和疫情感染相关的发现都有可能冲击或促动某个行业。所以要放宽心态,做好应对,多存点钱,防止你所从事的行业被波及。 旅游外出将会不断减少,不知道哪一天去了哪个地方会被当地隔离或去过的地方成为疫区被回来后背居住地隔离。医疗成本会更多的增加,有发热等相关症状的病情会增加新冠检测的费用。 还会有什么改变目前我还没想到,欢迎大家补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03
就是疫情会像感冒流感一样,反反复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