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购、餐厅外卖订单大量增加?

如题所述

都有跟外卖APP合作。

使用外卖APP订餐的市民越来越,中低端餐饮店目前几乎都有跟外卖APP合作,很多店家同时跟多个平台合作。一些较大的外卖APP合作店家均超过5000家。无论是餐饮大咖、知名老铺还是新开潮店,只需点点手机,就有外卖人员到指定商家打包,按时送到家。

有了各种外卖APP,方便很多,各种地方菜都有,甚至连火锅都能送上门。

扩展资料:

餐饮外卖订单量提升窍门

一、餐饮外卖订单量提升窍门

其实想要提升外卖的订单量并不困难,大家只要做到与众不同,创新发展,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外卖店铺左侧的图片要适当选取。这张图片其实非常重要,因为一张好的图片能够决定是否会吸引顾客的眼球,所以一定要做到仔细斟酌、精心设计,给消费者留下好的更印象。

二、如何提升餐饮外卖订单

店家要想提升外卖订单量,除了从店铺的设计出发之外,还可以完善店内硬件设施,对于外卖商家来说,引进一个外卖接单系统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今外卖接单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出外卖系统的设定之外,还可以建立网上点餐系统服务。

对接美团外卖、饿了么各大外卖平台,融合外卖平台管理、接单管理和配送管理,此时,作为商家可以对整个外卖点餐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把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4

人们越来越接受这种送餐到家的服务: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觉得牺牲时间去外面吃饭,甚至在家做饭太过麻烦,还不如一个电话,就能把外卖叫上门。特别是下雨、下雪天气,自己安坐家中就可以吃到热乎饭菜,真是省时又省力。

另一方面,对于城市上班族来说,公司没有专门配送餐,午间吃饭就成了问题,与其浪费大量时间去找吃饭的地方,还不如一个电话,把外卖小哥叫上门来。虽然加了点配送费,但还是能接受。所以,对于部分上班族来说,吃外卖也是没办法的事

第2个回答  2020-09-14
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的:
1、优化搜索,顾客能找到你
数据显示每五个订单中就有一个是通过搜索功能完成下单的,优化搜索是让顾客能找到你的一个重要途径。优化搜索点可关注两个方面:菜品取名要用常见且完整的词汇,店铺名称要加上主打品类或商圈名。
2、制定标准化LOGO,让顾客有了记忆点
在外卖竞争激烈的当下,顾客的选择性太多,所以对于外卖品牌来说,一定要具备一个高度的自我识别性,那么一个足够吸睛和标准化的LOGO,正好能够实现这一点。
3、美化菜品图片,让顾客有点开动胃的欲望
顾客从平台选择点外卖时会先看到菜品图片,那么通常顾客有没有点开看的欲望,就在于菜品图片的颜值高不高,够不够吸睛。例如在整体的菜品图片的规划中,会定期的更换图片,保证顾客在看到图片的时候,有新鲜感,有点开的欲望。
4、菜品做精细化分类,让顾客购买更便捷
门店菜品需要做精细化的分类,一方面能够让顾客购买起来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是组合整体菜品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把所有的热销菜品、或者主推菜品放在前面。
5、提升店铺评价星级,增大顾客粘性
店铺的评价星级会影响店铺的排名,从而关系到门店的曝光量和流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升店铺评价星级:关注顾客的差评,减少不是顾客原因的异常订单。
6、合理制定起送价,吸引目标客群
门店的起送价,也是给顾客设定的一个门槛。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不太一样,所以门店的起送价和菜品的价格也需要做调整,制定一个合理的起送价格,让目标客户群点进来。
7、积极响应平台,丰富活动内容
在外卖平台上,会推出很多的营销活动,对于门店来说,这是曝光引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满减活动、折扣菜品、美食菜品、或者是午餐半价等,只有报名参加了这些活动,才有可能带来曝光的资源。
8、利用广告展位,加大引流
除了积极响应平台推出的一些营销活动之外,平台上还有一些广告展位也是获取流量的关键,一种是可以在后台进行购买的,第二种是平台给予的。获得这些展位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把门店的营销活动和短期的策划进行包装和投放。
第3个回答  2020-09-14
宅在家中的人多了,“火”了外卖,“旺”了线上购物,“夜经济”也红火起来。
外卖
在家避暑不开火
外卖订单“挤”崩平台
人是铁饭是钢,即使是高温也不能影响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而几乎没有人在厨房安装空调,高温也刺激了外卖和宵夜的消费。
“一直反对我吃外卖的妈,居然主动提议叫外卖!论高温如何改变一个人。”一名在网友在朋友圈晒出美食配上了这样的文字。天气热,不少人选择“宅”在家中,吃饭的问题也就只能依赖外卖。一些外卖小哥表示,最近一个中午就能送20多单,几乎是天凉时一天的量。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饿了么了解到,近两周北京地区外卖数量增长了4%。高温天气也会一定影响外卖用户的下单时间,从近两周各时段订单分布变化来看,在午餐、晚餐时段,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家点外卖而不是外出就餐。
饿了么方面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各个城市都有因为高温天气而选择三餐在家避暑点外卖的用户,他们在“高温周”一周订单量超过21单(日均单量超过3单)。“外卖避暑用户”在北京近千人,其中最宅一位北京朝阳人近一周单量共77单,日均超过10单,可以说是资深外卖避暑用户了。
第4个回答  2020-09-14
“无接触”让外卖更火

既想品尝人气餐厅的美食,又不愿冒着风险出门,疫情期间,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刘女士点外卖时,都会在订单备注中勾选无接触配送服务。

“随附的卡片中写着制作者、包装者、送餐员的姓名与当日体温,商家还赠送了一些消毒湿巾,让人觉得安全、放心。”刘女士说。

疫情期间,不少地方启动应急响应,禁止饭店堂食,减少聚集风险。同时,一些外卖平台和商家推出无接触配送,最大限度地减少用餐风险,同时降低门店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停止堂食营业,采购的食材无法处理,员工工资、店面租金样样照付,一时间餐饮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家小型精品甜品店老板温小姐说:“如果不开门,每天会浪费3000多元成本开销,对于我们这类小店来说,是很大一笔费用。”

“禁止堂食期间,门店月均损失几百万元。”四川火锅大龙燚线上运营总监郑伯奇对记者说。

已有140年历史的广州餐饮企业陶陶居原本定下的发展策略是只做堂食,如今,这家百年老店也被“无形的手”推向线上,做起外卖业务。

据介绍,上线外卖第一天,陶陶居17家分店总共收到的外卖订单数只有143单,但随着门店外卖步入正轨,各大门店出现了“爆单”。陶陶居后台数据显示,外卖客人的消费能力与堂食相差无几,广州各门店的每单消费在130元左右。

此外,西贝、海底捞、旺顺阁、京味斋等大型正餐连锁品牌也陆续搭上外卖列车。据美团数据显示,复工以来,全国重要城市餐饮外卖交易额和订单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深圳、广州、北京外卖订单总量分列全国前三。全国逾三成商家订单量超过疫情前,餐饮行业通过外卖平台复苏较快。

“全品类外卖”崭露头角

除了外卖送餐,“无接触配送”的网购生鲜因避免了进出传统肉菜市场的风险,成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消费模式。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各大生鲜电商的订单出现大幅增长。盒马鲜生门店线上流量是去年同期的2.8倍,比节前消费最高峰也涨了1倍多。1月20日至2月28日,京东生鲜的整体销量近13万吨,全国蔬菜成交额同比增长274%。

自疫情发生以来,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的黄女士就再也没有去过实体商超,“以前可能一个月会点两三次生鲜配送,春节期间两三天就买一次。价格虽然比市场的贵一些,但是让我更放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