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李清照,18岁时写下哪首词,最后被编入课本?

如题所述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涌现出了不少的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文笔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北宋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是宋代著名女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李清照与辛幼安并称“济南二安”;又因其词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三句,故人称“李三瘦”。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外曾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岐国公。



李清照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早期生活自然优裕,而她的父亲李格非又是个藏书非常多的人,因此为李清照的文学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李清照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用自己的优秀震撼世人,比如她在18岁的时候,便写下了一首名震天下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对于这首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昨天晚上,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而风的姿态却完全不同,刮得急猛。此时的我因为喝过小酒,所以陷入了沉睡之中,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醒来之后,我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侍女回答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听完之后的我陷入了无奈之中,内心发出感叹: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显然的,这是一首比较好理解,并且篇幅不长的作品。在最开始的两句话中,作者虽然在字面上描绘出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显然的,这位女词人是因为看到了花儿凋落而心生哀愁,所以才喝了过量的酒。而在三、四句中,作者将自己的惜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起床后第一件事情便是问侍女海棠怎么样了。而她又不敢自己去看,只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纠结的内心。到了词的最后,虽然得到了侍女的回答,但是李清照却是不相信的,毕竟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从而表现出了无限的惜花之情。



在整首词中,作者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因此深受人们的喜欢,甚至被编成了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不久之前也深受国人欢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3
这首词就是非常有名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读起来非常的朗朗上口,后来还被改编成歌曲,真的是非常经典的作品。
第2个回答  2020-12-23
这首诗词就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里面有一句知否,知否,我想想应该知道吧。
第3个回答  2020-12-30
李清照十分聪明,18岁时写下了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突出了李清照的忧愁,被选入课本。
第4个回答  2020-12-23
李清照18岁时写下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最后被编入课本。其内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