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的刑犯,到了偏远地区不逃跑是因为哪些原因?

如题所述

在我国古代,犯了罪是要受到各种惩罚的。而在诸多惩罚之中,流放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制度。但是不管是电视剧中,还是真正的历史中,那些被流放的人,总是很听话地跟着衙差走,并不会反抗。

这就让我们很好奇了,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山高水远的,离开家乡,长途跋涉。在这漫长的流放路途中,有时仅仅只有一两个衙差陪着流放之人一起去目的地,那些犯人为什么不偷偷跑掉呢?看完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不是不想跑,而是不敢跑,不能跑。

一、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流放制度

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中,对于那些犯了罪的人,惩罚还是很多种类的。而其中比较重的有不同方式的死刑,其次就是流放了。流放说白了就是将那些犯了比较严重的罪的人下放到一些边远地区,让他们进行劳动付出,以此来惩治他们。



这种流放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而且不管各朝各代社会如何动荡如何更迭,流放似乎是很受君主的欢迎,一直沿用到清末,才被废除。

在先秦时期,流放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直到秦汉统一,社会比较稳定,国家也加强了管理,流放才逐渐形成一种体制。直到南北朝时期,流放的地位稳居第二,自此以后,流放的地位就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屹立不倒。

一直被沿用的流放,虽然是受到君主的喜爱。但对于流放之人或者是流放的家族,那自然是不幸的。尤其是那些带着一家老小,长途跋涉到流放之地,还要参与劳动,更是让人吃不消。

那么,为什么在历史中,那些被流放的人,会乖乖的前去流放之地,不逃跑呢?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流放者本身不敢跑。原因二是因为流放制度让流放者不能跑,且听我来一一解说。

二、流放者本身不敢跑
    流放的人没有抵抗能力

因为很多电视剧的误导,导致很多读者认为在我国历史上,古人都是会武功的。其实不然,古人跟我们一样,大多都是寻常人。其中会武术的自然是有,但是不是很多。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经历了牢狱之苦,又需要戴着枷锁。别说逃跑了,重重的枷锁放在身上,就连吃饭喝水都很困难。而且押解的人,虽然不说是武功超强,但是毕竟是衙门中的人,多多少少会对被流放的人有所震慑的。

而且这些押解之人,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将流放之人送到,并且要回去报备的。如果流放之人将押解自己的人毁尸灭迹,那么就会面临无人回去报备,朝廷也会派人进行全国内搜寻的。

所以,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首先是很难从衙差手中逃跑的。其次,哪怕是侥幸能在衙差手中逃跑,也是没办法在全国搜寻自己的时候还能安全的活下去。所以,流放之人都不敢跑。

    流放的人会有标记

在我国历史上,对于那些要流放的人,会在脸上或额头上刻上一些字,或者是一些图案。这些字和图案并不比现在非主流年轻人爱的刺青,对于古人而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了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对人极大地侮辱和羞耻。

《史记》中记载英布的片段时,“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英布在受到惩罚时被众人担心,可见在古人心里,身体的完整是多么的重要。



而流放之人身上有了标记,首先是逃跑时很容易被认出来。另一个原因是标记让古人自卑,已经不愿意再逃跑抛头露面了。

    祸及家人,不敢逃跑

在我国历史上古代的流放中,不仅有流放某个犯罪之人的;也有举家一起发配流放的或者是牵连者一并发落的。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中就记载道:“仲舒下吏,夏侯囚执,眭孟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

而如果是带着全家一起流放的,尤其是流放者中还有女眷。试想一下,如果男的将衙差打死,开启了逃亡之路。但是他们身边还带着女眷。女子本身柔弱,而且古代女子因为从小裹脚,很难行走,更不要说逃亡了。

而当家人未一起流放的,流放之人逃跑了,朝廷就会派兵将其家人打下监牢。这样很容易连累到家人的行为,让人很难做出来。所以,为了不祸及家人,古人宁愿被流放,也不愿意逃跑。



朝廷的制度让人不敢跑
    逃跑者,严惩不贷

前文我们说到,如果流放者自己逃跑了,朝廷是会派人去“问候”家人的。所以,基于对家人的保护,很多人是不能逃跑的。而朝廷对逃跑者本身的惩罚,也让逃跑者不敢逃跑。

原本流放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好在能保住性命。毕竟,在古代的君主看来,流放并不算惩罚,反而是皇恩浩荡,饶流放者一命

《抱朴子·臣节》中就记载道:“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

不过,如果流放者不知好歹,不懂得感恩,选择逃跑。那抓回来的后果将会是死的很难看。如果是君主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可能会牵连三族,亦或是九族都要受到灭顶之灾。

所以,一想到被抓回来的后果,古人是怎么也不敢逃跑了,只得老老实实跟着衙差一起去流放之地。



    逃跑者,全国通缉

我们前面说到,流放的人脸上都会有印记,所以不能逃。但是哪怕是脸上没有印记的,一想到君主会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对自己进行通缉,流放者也是不敢逃跑的。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君主们都有一个通用特点,那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老老实实去流放地倒也罢了,但是如果是选择逃跑,那绝对是挑战天子的权威。这时候,君主会派衙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抓捕。

而如果要问朝廷会派人抓捕到什么时候,那答案就是要抓的流放者已经七十岁了。与现代人的长命不同,古代是很难有人活到七十岁的。七十岁,在古人眼里已经是“古稀之年”,老得走不动道了。

所以如果有流放者逃跑后,真的命中有幸,能活到七十岁。朝廷也不再追捕了,怕是已经老得连床都下不来了。也没有再追捕的必要性了。

    流放之地过于分散,难以找到同党

如果说结伴而行,似乎逃跑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实际上在历史中,流放之地有很多,而且相距甚远。湖北房陵、海南崖州、广东潮州、黑龙江宁古塔、贵州黔州、河北沧州等等。

这些地方的分布,不说交通不便、通讯也不便的古人了。哪怕是现在出门方便的我们,如果自己被流放到了崖州,兄弟被流放到了宁古塔,此生怕也是不复相见了。更不要说,远隔千山万水,还一起密谋逃跑。

而且朝廷选择的流放地不仅偏远,还经常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时候不说逃跑了,甚至是很多流放的人让其跑走,人家都不走。流放好歹有口饭吃,逃跑怕也就成了野兽口中的美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7
因为押送犯人时,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行。犯人戴着手铐和脚铐,行动不便,难以反抗,他们额头上的标记使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被认出来。如果他们再被抓,就会被折磨死。
第2个回答  2021-04-07
这是因为地方太偏了,周围都是荒无人烟的,逃跑了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这些被流放的刑犯才不逃跑,而且监督很严根本没有机会。
第3个回答  2021-04-07
因为逃跑被抓到的唯一下场就是执行死刑,而且偏远地区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生存,不如留在这里当苦力也可以讨个生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