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排位赛全能选手有什么特权吗

如题所述

无论是规则改动,还是装备上新,或者说召唤师技能“传送”的新增,以及操作系统的细节优化,都在一点点的刷新老玩家的认知。

可对我而言,在这次调整的诸多改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一个小细节——“全能选手靠后选择英雄。”

“全能选手靠后选择英雄”的官方爆料

关于这一点,官方的爆料中其实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解,足以看出官方对于BP环节的重视。

但放在其他游戏up主,自媒体作者的作品中,关于这一点却只是占据极小的比重。(像张大仙的视频中,关于这一点就十几秒带过了)

对此,我不由得怀疑,是不是绝大多数的玩家都并不了解“后选补位”的重要性?

1.

BP就是比赛的第一阶段,后选补位是关键。

在过往的文章中,关于英雄选择我喜欢用“画图”来形容。

一选是构筑绘画内容的草图,二选是基于草图做线条修整及细节补充,三选则是最后完稿的填色。

画图的过程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层扣着一层,只有按着工序操作,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王者荣耀中的阵容选择,也是这么一个概念。

但不同的是,画图只需要从个人主观的角度去评定好坏,而阵容选择是需要从敌我双方的角度去做比较。

那也就意味着,在BP这个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最后一手的英雄选择要兼顾己方阵容的合理性,以及对敌方阵容的适当针对。

KPL上教练的最大价值,就是在BP上体现

因此,说“后选补位”是BP阶段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丝毫不为过!

他需求玩家要有一定的大局观,去评定己方阵容与敌方阵容的特性,并构筑一个基本的对局规划。

但在路人局中,我很少看到有玩家真正的合理应用了“后补位”的价值。

而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我后选射手防刺客强突针对”,或者“我看看对面上单什么英雄拿个好打的”这一系列片面的针对与防范。

确实,这种线上的针对是有效果,但这个效果只是针对个人,而不是一个团队。

就好比“画图”最后一步的填色,你不能只是针对一个局部范围的美感,而放弃了整张绘图的和谐。

2.

最适合“一选”的位置是射手,最适合“三选”的位置是辅助。

这么规划是有一定的讲究。

首先,王者荣耀从S7赛季至今,主要分成了两类阵容——“双边阵容”和“边射阵容”,而其中区分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射手的出场。

两种阵容的需求点不同,前者需求辅助位更加的激进,后者则是需求辅助位相对保守。

双边阵容的优缺点,需求辅助能开团,从而把控前中期节奏

也就是说,先有了上下路的完整设定,才能决定辅助的选择。

其次,辅助位有更多具备团队增益的功能性技能。

这是其他位置难以企及的。

同时,这些功能性技能的选择,也从来不是盲目的。

比如庄周,适用于敌方控制过多的阵容;比如姜子牙,适用于我方前中期战力高昂的阵容。

这一波庄周抢龙,再用大招解了孙策的控制,保护队友诸葛撤退

除去相对万金油的牛魔张飞,其余辅助都有自己适合的阵容,也有自己难契合的阵容。在适合的阵容中他如虎添翼,在不适合的阵容也就沦为了混子。

而阵容适不适合,这只有敌我双方的阵容框架基本定型后才能盖棺定论。

因此,三选后补位留给辅助是最适合的。

至于此次官方曝光的“全能选手靠后选择英雄”,我个人感觉更适合交给辅助玩家,让他们在对局中能更好的看清双方阵容,从而做出对阵容有益的选择。

3.

一个合理补位的辅助玩家,他的存在就是优势。

这个感触,我也是在近日才有更深的体会。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版本的更替,使得当前版本不如以往那般单调,在阵容上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也正因如此,当前版本的诸多辅助都有上场的机会,只是玩家要懂得如何选择。

举个例子,是这几天打的一局排位赛。

单看敌我双方的一选与二选,其实就能看出双方阵容的特色。

我方射手孙尚香,打野曜与中单扁鹊,意味着我方更倾向于“单点爆发”,借由曜的突进与孙尚香的1技能,打出一个短暂的爆发点。同时,曜的星削于前排吸收伤害,中单扁鹊则利用23技能抬高己方整体血量,从而整备下一轮的“单点爆发”。

而敌方阵容中单沈梦溪和射手李元芳,在爆发伤害上有所欠缺,更倾向于POKE后的收割;二选的辅助张飞是个草食性辅助,擅长反手但关键的大招施法间隔过长;而铠有一定的爆发但缺乏足够的机动性,在应对有位移的射手时,空有一身输出却难以施展。

因此我在BP阶段中分析断定,敌方没有开团秒人的能力,却有不错的反手能力。那我在辅助的选择上就决不能选择肉食性辅助去强开团和人家硬碰硬。

那么团战中打拉扯,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选择了孙膑。(至于敌方最后一手拿了露露是我没法防范的,露露的存在提高了不少爆发伤害,他的存在在对局中略显棘手)

对局中的其中一波团战,我方阵容就将扁鹊与孙膑的特性完全发挥

孙膑的2技能提供的机动性,可以避免张飞开大后的正面硬刚;2技能提供的“时间回溯”又能有效的降低敌方沈梦溪的消耗。

而对于我方阵容来说,我和扁鹊两个的价值就是“提高前排的坦度”,曜与吕布则能作为强开团的选择,孙尚香则是输出补足。

赛后结算,吕布因为多单带没有好战绩,其余队友战绩都不错

最后,这局比赛我方几乎呈压倒性的优势结束了比赛。

再举个例子。

这一局比赛有点久了,记不太清楚BP的先后顺序,只记得我是五楼最后选择,双方的阵容都已经一目了然。

敌方阵容的整体思路相对靠后,借由后排消耗,再由前排收割,擅长团战拉扯。

而我方的阵容除去射手孙尚香站位靠后,其余的输出重心多在前排,因此我方需求一个强开团的辅助,比如鬼谷子。

但在当前版本中,鬼谷子的先手开团其实并不好实现,尤其在敌方有孙膑的加速效果下,鬼谷子的容错率会更低,容易造成一个控不到就阵亡的局面。

因此,我选择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钟馗。

团战爆发前只需要躲在阵容后头出钩,钩中了就是集火秒掉形成5V4的局面,钩不中也没关系,反正对方也没有什么强开团的手段。

我的钟馗玩的不好,但在这一局比赛中我的钩子没有任何“成本”

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对局中,就算我的钟馗命中率不高,但依旧是敌方不得不防范的一个角色,也就使得敌方的走位有了许多限制。

钩中了他们就要死一个

因此,这一局比赛也是赢得没有悬念,8分钟就逼得对面投降。

原本钟馗最为薄弱的时机就是被敌方切入或者2技能冷却,而这一局敌方阵容让我完全规避了这两个弱点。

那我就很自然的把一个考验预判的英雄,玩成了一个“大乐透”。

钩中就是大奖,钩不中也不亏本。

4.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合理补位的结果。

通过后选位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分析敌我阵容的不同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填充”。

其中围绕的两点,无非就是“怎么让己方阵容打的更舒服”,以及“怎么让敌方打的更难受”。

因此,对于官方改动的“全能选手靠后选择英雄”,我表示十分赞同。

唯一要担心的,还是部分玩家英雄池浅的要命,就凭着一两个C位英雄上分却挂着“全能选手”的名号。

对此,我只能说别占着一个“后补位”,享受着后补带来的信息优势,却不承担后补位应该承担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22
没什么特别权利在排位赛界面选择点击右下方的铅笔编辑图标。

在选择想玩英雄页面的右侧,把已选英雄全部移除,再点击“全能补位”下方的“全能选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