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

如题所述

长妈妈是满清末年一个下层妇女,她是鲁迅家的女佣,也是鲁迅的保姆。同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里众多的下层劳动妇女一样,长妈妈也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她地位卑下,青年守寡,帮人为生,甚至连名字也没有。之所以呼她为“阿长”,鲁迅说,这是因为我家原“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长妈妈的这种卑微地位和不幸的命运表明了她作为一个下层劳动妇女,在那个社会中所受的威压与歧视的深重,为这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形象打上了一层悲剧底色。但是,这卑微的地位和不幸的命运又仅仅是长妈妈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命运的一个表现方面,她身上的悲剧性更突出的表现方面是她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后所形成的愚昧无知。她“懂得许多规矩”,恪守着一些“古怪仪式”,如新年早上的讨吉利,“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她也称太平天国起义军为“长毛”,而且将其和土匪强盗视为一体。她将“长毛”说得“非常可怕”,似乎是杀人掠物,无所不为。她认定女人有“伟大的神力”,“严肃”地向“我”讲述“长毛”捉女人去助其作战的荒诞不经的故事。凡此种种,皆是长妈妈愚昧麻木的具象表现。她的这些思想,正是封建文化特别是封建迷信观念对其灵魂毒害与腐蚀的结果。散文通过对长妈妈的着力表现与生动叙写,便在她那地位卑微、命运不幸的悲剧底色上,又浓浓地涂上了一层其心灵被损伤的悲剧色彩。长妈妈不仅在思想上是愚昧麻木,而且在其性格上也有其庸俗的一面。她“常喜欢切切察察”,比比划划地去播弄是非,以致时常在“我”的家里制造出一些“小风波”,搅得大家不得安宁。对她这种喜欢说是道非的庸俗性格,鲁迅是“最讨厌的”。尽管长妈妈在思想、性格上有这样一些较为严重的弱点和缺点,但她在性格上又有其热忱和善良的一面。她不仅“一向带领着我”,而且对“我”也很和善和关心。她毫不计较“我”对她“生得不好看”的暗讽,也不因为“我”为“隐鼠”之事对她“极严重地诘问”和“当面叫她阿长”而生气。特别是当她得知“我”极想有一套绘图的《山海经》而终不可得的时候,就首先来向“我”打听“《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又不露声色地用她的钱为“我”买来了四本绘图的《山海经》,并为终于满足了“我”对这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望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里,充分表现了她作为“我”的保姆对“我”的爱,表现了她为人的热忱与善良。长妈妈还有着爽朗的性格特征,她不善于隐瞒自己的观点,颇有快人快语之风。即如她新年早上向“我”强讨“恭喜”的祝福,公开地宣讲她认为必须恪守的那些“道理”与“规矩”,绘声绘色地讲述女人的“伟大的神力”等等,固然表现了她思想上的愚昧无知,但其快人快语之风也在其间得到了自然流露。特别是她“一到夏天”,便“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的睡相,更是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她在尚是小孩的“我”面前无拘无束的爽快性格。作品对长妈妈的性格刻划是多侧面的,因此立在我们面前的长妈妈,也自然是一个性格丰富、血肉丰满的立体人物形象。但是,在长妈妈那丰富多样的性格世界中,她的热忱、善良和爽朗的性格特征,无疑是本质性的和主导性的。唯其如此,尽管她也有那爱“切切察察”说是道非的缺点,尽管在她思想上有因受封建文化思想的毒害而形成的愚昧无知和麻木可悲,但总的说来,她还是一个使人感到可亲可爱的劳动妇女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5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从厌她、烦她到敬她。这凸显了本文构思上“欲扬先抑”的特点。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罗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
第2个回答  2020-10-22
好让于《山海经》中的作者什么感情丰富要分析,这肯定有一定的原因嘛。
第3个回答  2020-10-22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嗯,感情慢慢的从浓变淡,然后直到分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