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一番话分析太透彻,那英为何挤兑刀郎?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当中曹植写了一首诗叫做《七步诗》,这首诗当中有句话我觉得特别的经典: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能反映出那英为什么要挤兑刀郎。一方面我觉得是嫉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那个时期,刀郎正版歌曲卖到了270万张,就算你两个那英也不一定卖得过人家呀,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嫉妒,让他特别的不喜欢刀郎,就是想要去贬低刀郎,就是想要去挤兑刀郎。

他们同样是歌手,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创作得到更多人的喜欢,流传更好的音乐。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攻击和贬低那么快就到来了,这样的方式难免让人觉得非常的不友好。

动了他们的奶酪,所以瞧不起刀郎,自然就会去挤兑刀郎。其实那个时期刀郎他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歌手,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歌手,如果刀郎继续火热下去,有可能还会带出更多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而火起来的歌手,这样的话对他们那些娱乐圈里面的人,他们那个圈子里面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他们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他们这个圈子,为了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喜欢,他不得不用贬低的方式去给刀郎造成压力。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受过那么良好的教育是正牌的,刀郎是一个杂牌的,他们就瞧不起刀郎选择挤兑。

用贬低刀郎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歌曲有内涵,不是口水歌。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圣,从一些竞争和利益面前,往往会显示出他的本性。说听刀郎的歌,其实都是农民,说刀郎的歌曲是不入围的,不入流的是口水歌。言外之意就是说自己的歌曲有内涵,有文化,这样的行为我觉得真的让人开心不起来也让人喜欢不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因为刀郎当时人气高。那英那个时候也是为了吸引关注,才挤兑刀郎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6
可能觉得刀郎一个业余歌手不配合他们这些专业歌手比吧,毕竟当年的刀郎就是那么红。
第3个回答  2022-05-31
还是刀郎不行,那个时候各方造势,说有个神秘的创作型歌手在新疆采风,很有才华。结果专辑出来大跌眼镜,而且还有几首翻唱的歌曲。按理说当时背景也不错,还是歌曲不行。音乐不像其他的东西,是挤兑不了的。就像当年李春波的小芳,歌曲没啥特别的,传唱度高,就红了。
第4个回答  2021-03-29
不对,刀郎是草根歌手,刀郎的歌词和陕北的歌很像,唱出来的都是眼前的景,和心里的话,或是心里的梦,没有时尚或高大尚的原素,但老百姓都爱,简单,易懂,老百姓听了就兴奋,那些高大尚的东西老百姓难理解,也兴奋不起来,也可以这样理解,简单的就是美的,那英,汪峰,杨坤那些正规军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