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10个人物性格

如题所述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民、父亲 《狗,猫,鼠》鲁迅:有仇猫性格,狗代表多管闲事的人,鼠则是底层的人。这则表现了鲁迅对弱者的同情及对施暴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老莱,郭巨等愚昧、无知、封建。 《五猖会》父亲:严肃,对孩子教育严厉的封建人物 “我”:希望去看会却被扫兴的孩童 《无常》无常:爽直而公正, 《琐记》衍太太: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深受鲁迅的爱戴 《父亲的病》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范爱农》范爱农: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正直倔强的爱国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8

    长妈妈:
    阿长是鲁迅童年生活中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曾几次被鲁迅写入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对她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而且通过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描绘了她的性格。在《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山海经〉》,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开头写她“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什么时“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对“我”管得很严,拔一株草都说是顽皮,动不动就要告诉家长。夏天睡觉又在床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都带着明显的贬义。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又透过天真的儿童心理,对她身上美好的素质的赞扬是何等热烈和真挚!作为一个连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前面所说的作者的讽刺和批判,既是对她身上的消极、落后的东西,也是对着造成这些消极、落后东西的统治思想和社会制度。《阿长与〈山海经〉》等文这样写阿长,使我想起中国史传文学中“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张。我认为,这既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与现实主义精神相通的。

    藤野先生:

    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思想先进、正直、倔强)

    父亲: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 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衍太太:

    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自私、阴险)

    寿镜吾:

    鲁迅的私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人。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思想却比较开明。学问渊博,但是厌弃功名。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他“和陈莲河(何廉臣):

    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母亲:

    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知书达理。

    无常:

    爽直,公正,善良,颇具人情味。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

    爱花的读书人,藏书,字画,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第2个回答  2018-12-28
最佳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第3个回答  2022-10-29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民、父亲 《狗,猫,鼠》鲁迅:有仇猫性格,狗代表多管闲事的人,鼠则是底层的人。这则表现了鲁迅对弱者的同情及对施暴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老莱,郭巨等愚昧、无知、封建。 《五猖会》父亲:严肃,对孩子教育严厉的封建人物 “我”:希望去看会却被扫兴的孩童 《无常》无常:爽直而公正, 《琐记》衍太太: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深受鲁迅的爱戴 《父亲的病》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范爱农》范爱农: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正直倔强的爱国者
第4个回答  2018-12-29
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