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生分析:
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
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 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独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PPT课件、自制图片。
2、 学生准备树叶、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绳子、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收获果实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一下它们的形状?
二、探索什么是周长。
1、感悟周长。(描一描、说一说)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得对吗?嗯,表达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学生说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的?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课件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课件出示图形),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笔描出来。描完后同位的相互交流一下。(注意:检查时要注意学生描的是不是一周,课件显示错误和正确的描法,加深学生对一周的正确认识)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那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学生答)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真聪明!)
三、联系实际,感知周长。(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边线。(指导:地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的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3、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下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意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1、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45页,做第3题。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它们是否一样长呢?(课件演示课)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同位合作。(课本45页第2题,课件显示)
3、描一描。独立完成。(课本45页第1题)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六、思维拓展。
课件显示: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