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经典情节及鉴赏

如题所述

红楼梦经典情节及鉴赏介绍如下:

1、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曾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之得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携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答其灌溉之恩随之下凡,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偿还。此谓“木石前盟”。

2、金玉良缘:

金主要是指薛宝钗所佩戴的癞头和尚送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宝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与宝钗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刚好组成一幅对联,象征他们的婚姻。

3、宝玉取名和抓周的故事:

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宝玉”。贾宝玉抓周时,贾政为了试试他将来的志向,便摆出各种物件,让他抓取。谁知宝玉别的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大怒,说“将来酒色之徒耳!”(第二回)

4、宝玉摔玉,请简述一个情节说明宝玉的叛逆性:

宝玉见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便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答道“没有”。宝玉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玉狠命摔去,骂道: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多方哄他才作罢。(第三回)

5、简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

黛玉的母亲死后,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先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然 后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第三回)

6、王熙凤出场: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又转悲为喜。(第三回)

7、宝黛初见:

宝黛初见,心有灵犀,恍若旧识重逢。黛玉初见宝玉,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见过黛玉之后也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见黛玉眉尖如蹙便送她“颦蹙”二字,闻知黛玉没玉,便要摔玉,后由贾母哄骗方才作罢。

8、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夤缘复职”后,一上任就遇到一起人命案:“呆霸王”薛蟠为争夺一个已被出卖的女婢而打死了小乡绅之子冯渊。贾雨村本欲秉公办案,正准备缉拿要犯时,门子拿出“护官符”,讲述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为了攀附权势,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胡乱结案。

9、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荣国府):

京官后代王狗儿.因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刘姥姥在周瑞家的引荐下见到了王熙凤,恰此时贾蓉来借玻璃炕屏,让刘姥姥见识了凤姐的威严.凤姐说起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可风姐还是给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满意而归。(第六回)

10、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熙凤假装会意,约贾瑞晚上到西边穿堂,再把东边门锁上,让贾瑞喝了一夜的穿堂风,回家又遭祖父贾代儒责罚。但邪心未改,凤姐又约他到房后小过道里头的空屋子,让贾蓉、贾蔷去捉他,并写下字据,又浇了他一身的尿粪。回来就病了。因正照风月鉴,不治而亡。

11、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风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12、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凤姐为秦可卿送葬夜宿铁槛寺旁的馒头庵 ,庵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老尼求凤姐摆平此事,凤姐借机索要三千两银子。凤姐得了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结果金哥自缢,守备之子也随之殉情。(十五回)

13、元妃省亲:

皇帝恩准元妃回贾府省亲。元宵节之日, 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 前呼后拥来到省亲别院。贾妃见到祖母、母亲及诸姐妹不禁泪珠滚滚。随即元春赐园名“大观园”,给园中所喜之处题名,命宝玉和诸姐妹各题一匾一诗,以示庆贺。太监启奏时辰已到,元妃与亲人洒泪而别。(十八回)

14、宝钗过生日:

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凤姐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凤姐说的小戏子长相像谁,紧接着发生什么事:小戏子长相像黛玉,众人都明白,只是不肯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宝玉原是好心调停,却落了个两头不是,宝玉甚感无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