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短篇作者介绍

如题所述

祁念曾 :
1963年至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 姓 名: 祁念曾
笔 名: 祁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6/12
民 族: 汉族
诗集《火红的战旗》(197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诗集《春天的歌》(1982年秦岭诗丛)。诗集《人生之恋》(1991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散文集《红烛之歌》(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高等写作教程》(198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宝鸡漫游》(1988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千秋业》(报告文学集)(199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新时期文学》(评论集)(1992年河北大学出版社),《苏轼凤翔诗文赏析》(199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艺术家的脚步》(1997年京华出版社),《三秦儿女在深圳》(报告文学集,1998年三秦出版社)。
延安相关资料: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7
祁念曾

1963年至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 姓 名: 祁念曾
笔 名: 祁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6/12
民 族: 汉族
诗集《火红的战旗》(197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诗集《春天的歌》(1982年秦岭诗丛)。诗集《人生之恋》(1991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散文集《红烛之歌》(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高等写作教程》(198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宝鸡漫游》(1988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千秋业》(报告文学集)(199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新时期文学》(评论集)(1992年河北大学出版社),《苏轼凤翔诗文赏析》(199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艺术家的脚步》(1997年京华出版社),《三秦儿女在深圳》(报告文学集,1998年三秦出版社)。《站立的河流》(诗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10月)
第2个回答  2007-03-10
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入选《中国新诗选》、《朗诵诗选》、《新时期诗歌选萃》《名家欣赏》和全国统编的语文课本,现居深圳。
笔名:祁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6年报2月
民族:汉族
第3个回答  2007-03-08
祁念曾

1963年至196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1969年至1980年陕西省宝鸡铲车厂新闻干事,1981年至1991年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副教授,1992年至1993年广东惠州晚报总编辑,1993年至1996年深圳市深圳晚报总编室主任,1996年至2002年深圳市深圳商报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教授。 姓 名: 祁念曾
笔 名: 祁星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6/12
民 族: 汉族
诗集《火红的战旗》(197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诗集《春天的歌》(1982年秦岭诗丛)。诗集《人生之恋》(1991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散文集《红烛之歌》(198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高等写作教程》(1987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宝鸡漫游》(1988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千秋业》(报告文学集)(199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新时期文学》(评论集)(1992年河北大学出版社),《苏轼凤翔诗文赏析》(199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艺术家的脚步》(1997年京华出版社),《三秦儿女在深圳》(报告文学集,1998年三秦出版社)。《站立的河流》(诗集)(作家出版社2001年10月)
《苏轼凤翔诗文赏析》是研究苏轼早期作品的唯一著作,获中国写作学会教研成果一等奖。《千秋业》是反映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曾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发式,受到国家教委,团中央和中国文联的较高评价。《写改革窗口绘时代雄风》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大海的回忆》获中国新闻出版征文一等奖。
拍卖意向:电视连续剧本《苏东坡传》(16集)征集制片商和投资者。长篇报告文学《南国寻梦》反映知识分子到特区寻梦的心灵历程,20万字,征求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