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 刘禹锡

如题所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时光。如今归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如今回到故乡,和王质一样,恍若是隔世的陌生人一样。沉船的旁边会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有各种树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扩展资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扩展资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8

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洒脱飘逸,浪漫潇洒,不为世事羁绊,不为俗尘困忧。论这般,似乎其它所有的诗人都相形见绌。事实上,尽管人生多磨难,有的人也能够无所畏惧,倔强地屹立在这平凡世界。少了洒脱,却多了豪情。大诗人刘禹锡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因此世人称之为“诗豪”。

772年,刘禹锡在嘉兴出生。而这一年也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因为包括刘禹锡在内后来我们所熟知的伟大杰出诗人白居易、李绅、崔护等都出生于此年。也正是他们造就了唐朝这个诗歌的璀璨王朝。成长在一个典型的官僚之家,刘禹锡自小就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没有了物质上的阻碍,他可以毫无牵挂地专心读书,再加上他从小就聪颖过人,喜好学习,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精通诸子百家,在诗文歌赋方面展现出超人的天赋。尽管天资优越,但是他并未对自己有丝毫的松懈,争分夺秒地刻苦读书。他曾在一首诗中写到:“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将他的勤奋努力描画得淋漓尽致。

刘禹锡的豪情自小就得以展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望洞庭》是刘禹锡在少年时随父亲外出游历时所作,对于此时的他来说诺大的洞庭湖就好似是盘子里的一只青螺,都不够他吃一口的。



十八岁时,刘禹锡赴京应考。他的才学很快就震惊士林。793年,刘禹锡21岁,进士及第,与20岁的柳宗元同榜。紧接着又通过了博学宏词科和吏部考试,风光一时。用“年少有为”来形容刘禹锡最为贴切不过。30岁时,刘禹锡已经坐到了监察御史的位置,手握重权,当时的他还抱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但是人生与理想并不随影随行。永贞革新为刘禹锡的生命刻上了一道伤疤,将他的一生俨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段,自此沦为了命运多舛的流浪骚客。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国家局势动荡,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政治抱负远大的刘禹锡不忍眼看国家的动乱坐视不管,和“王叔文”一起兴起了永兴革命,意图重振大唐。但是由于敌对势力的强大,永贞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参与革新的王叔文被先贬后赐死,刘禹锡等人被贬出京,初为远州刺史,后为远州司马。自此开始了他长达23年的被贬生涯。

说到刘禹锡的一生,不得不提他最大的人生知己——柳宗元。两人的缘分自二十一岁时就结下。刘禹锡在二十一岁进士及第时与刘禹锡同榜。有缘自会重聚,六年之后,两人再次同榜博学鸿词科。更为有缘的是,两人一起参与了革新,之后又一起被贬。这两位都来自南方的才子渐渐地走到了一起,成为了知己。在柳宗元处于失妻失母的人生低谷时,刘禹锡专门为他做了一首诗来激励他好好生活,而这首诗后来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诗。这首诗就是《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今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这首诗抚慰了柳宗元无助绝望的心灵,同时也表现出了刘禹锡的豪情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安抚了无数后人的失落的心。




被贬之后,性子沉默的柳宗元选择独自思考。而胸中充满豪情的刘禹锡不愿默默忍受,忍气吞声。826年,刘禹锡做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作这首诗时,距离刘禹锡第一次被贬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并且在这期间遭到多次贬谪。在柳宗元逝去之后,刘禹锡又与白居易结识,并成为了好友。在一次两人的聚会上,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感被贬多年的悲伤,白居易作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白居易在诗中对刘禹锡说,你才华横溢文学造诣高深难免遭遇嫉妒和不幸,这都算不上什么,但是你被贬的这二十三年遭受的苦难和折磨确实太多了啊。刘禹锡顿感遇到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心中的郁闷都一扫而空,诗兴大发也作了一首诗回赠白居易,正是这首流传千古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开头两句作者讲述自己二十三年来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样极为荒凉之地,就好像是被抛弃在道路两旁。短短十四字饱含着诗人无限的酸楚,也表达了诗人被贬的愤懑之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上一句引用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自己旧友惨遭政治统治者迫害者的不满;下句引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表明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自己因世事变幻无常而引发的怅惘之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整首诗以这两句最为有名。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喻,流露出对自己身世沉浮的忧伤和哀痛之情,“千帆过”和“万木春”又表现出他对生活的希望,显示出了他对于人事变迁的豁达豪迈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全诗以此句结尾,既表达了对友人关怀之情的感谢,也是与友人的共勉,还表达了诗人顽强的意志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得到了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刘禹锡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沉浮,前半生年少有为,光彩夺目,后半生颠沛流离遭尽磨难,贬谪生涯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可谓一生都在斗争。但是从他的诗词当中,我们看不出一点的沉郁,反而处处流露着豪情和厚实。无论是“东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欢快脱俗,还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绝处逢生,亦或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万丈,刘禹锡的诗词都让人感受到了沉着的力量,“诗豪”的称号可谓是名不虚传。

二十多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败给了时光,也成就了时光。

“生命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得进来”。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1-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