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上的三次复古的详细情况 悬赏50 回答的好追分 ,,在线等!!!

宋朝的那次不算复古么? 就宋哲宗 微宗 那段历史 ,画院不是也很兴盛吗 解释一下拉 在追加20分 谢谢 475056650 我的QQ

  首先,楼上答的是对的,简单的说:
  一、文人画的兴起
  元代赵孟頫为首的元代文人士大夫传承了宋代文人画的思想(他们本来就是宋的旧臣),然后提倡的“书画同源”等思想,使文人画复兴达到了高潮。其中受赵孟頫一系影响的“元四家”(尤其是王蒙)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的山水画的主导思想。
  二、南北宗的提出
  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明初的“浙派”的代表人物戴进、吴伟直接沿袭南唐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风格。随后,董其昌的提出的“南北宗”论更是把复古思想达到顶峰:他提倡“尊南”,实际确立了中国画发展的主路线。
  三、“四王”的复古思想
  清代“四王”的复古思想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宋元代山水的传承,“四王”其中以王原祁为首的作为在朝的画坛力量强大无比,统治了清代山水的总体仿古路线,是在野的四僧、扬州八怪等无力抗衡的。
  再来谈宋朝的院体画派
  宋哲宗时代:
  宋哲宗赵煦(1076年—1100年,享年25岁),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只有15年),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元丰八年,神宗病死,,宋哲宗赵煦登基为帝,改元“元佑”。
  在宋哲宗登基时他只有10岁,朝政由高太后执政。随后高太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由上诉事实可知,宋哲宗是典型的“改革派”而不是“保守派”,可见“复古”并不是他的思想,而且在他统治时期,他的才华体现在他的政治治理上,因此,宋哲宗时代并不是院体画派兴起的时期。
  宋徽宗时代:
  画院真正兴起的时期是宋徽宗时期:宋徽宗(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赵佶,是神宗十一子,由于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便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从政治角度上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和宋哲宗相比,他的才华体现在书画艺术上。
  正是如此,宋徽宗的出现使宋代花鸟画达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峰,书法上“瘦金体”的风格更是主导了工笔花鸟画的走向并传承至今。而他一手扶植的院体画也在此期间大放异彩。
  何谓院体?早在唐代时已设徐诏、供奉,至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但是这只是作为一种非国家机构的一种非正式机构,并不参与朝政,其艺术风格只是为了迎合皇族需要而作,内容多以花鸟、山水、宫廷任务为主,其中画师的地位也不高。
  而宋代设立翰林图画院(即画院),从全国各地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并以诗书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
  综上所诉,画院在宋徽宗的大力着手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和以前的所谓的画院相比性质上有了本质上的不同,除了在画风内容和绘画语言上沿袭了前朝的画院之外,从它的规模、艺术水平、后世影响来看都是空前的,因此,宋徽宗时代的“画院”与其说是复古,不如说是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5
中国广泛流传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影响艺术创作。没有道家的存在,中国绘画,唐诗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总是出现道家神话传说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佛教的影响就不那么大,尤其考虑到佛教随着实践的推移不断的中国化这个因素。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又有了西方的影像。

第一次:在元代绘画实践上,元初以赵孟頫、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其代表人物倪云林就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人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第二次: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另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吴伟等人。但“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吴派画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敏感或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继承“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第三次:清四王借鉴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南宗运动推行、绍述,他们以仿古为名,对南宗画的创作实践进行系统总结。
第2个回答  2011-01-13
第一次:在元代绘画实践上,元初以赵孟頫、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其代表人物倪云林就有一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人画论:“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第二次: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另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吴伟等人。但“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吴派画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敏感或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继承“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第三次:清四王借鉴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南宗运动推行、绍述,他们以仿古为名,对南宗画的创作实践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