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在我国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有个成语叫难分伯仲,就是难分高低的意思,词语“季春” 就是指春末的意思。

并且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在古代,尤其宗法社会里,极重长幼之序,季子总是最末最幼少的。

扩展资料:

“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与“孟”字通用,现在一般称呼比父亲年长一些的男子。“伯,把也,把持家政。”

在古代按宗法社会里,一般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就一国而言,当国者则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即“伯”“霸”通用,指把盟国奉为霸主,也就是盟主的意思。唐代后汉语“伯”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

“仲”的本意是仲是排在第二位,这个叫法至今还留在云南白语里,“仲子”指二儿子,“仲女”指二女儿。司马懿,字仲达,排行第二。其长兄:司马朗,字伯达;三弟:司马孚,字叔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