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烟台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

如题所述


4月23日9:30,烟台市举行第十四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最新情况。
当前情况
4月22日,我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均在招远市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中发现,其中8例为某小型包装厂员工,1例为某小型交通标线涂料厂员工,目前已全部转运至奇山医院进行医学观察。
疫情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统筹安排市县两级流调队伍、采样队伍、检测队伍、医疗队伍、隔离场所等资源,迅速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流行病学和活动轨迹调查,同步开展基因测序工作,进一步深挖传播源头,及早控制疫情传播。截至今早6时,追踪到密接228人,次密接375人,其他重点人员831人,全部落实集中隔离措施。目前在招远市、蓬莱区、莱州市集中管控的密接、次密接中有初筛阳性人员,正在开展复核和初步流调管控工作。相关轨迹和场所将及时发布,请广大市民关注官方媒体信息。
二是科学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级分类落实防控措施。同时,摸清“三区”重点人员,主动对接特殊人群需求,加强生活物资、医疗服务等各方面保障,做到管控到位、温馨服务。
三是为控住潜在风险,招远市全域实行临时静态管理,迅速启动招远市区域核酸检测,分批开展其他区市核酸检测。同时,组织对我市到过招远市特别是金岭镇人员进行全面排查,落实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等措施,希望近期有招远市旅居史的市民朋友及时向社区报备,配合做好流调、核酸检测等工作。
下步措施
我市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坚持精准防控和兜底防控相结合,动态优化常态化工作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应检尽检”。进一步梳理完善所有企业台账,全面掌握企业底数、人员底数,落实属地、行业主管部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责任,全力做好各类企业人员动态摸排,督促企业抓严抓细抓实信息录入、核酸检测、人员管理、防疫消杀等各个环节疫情防控措施,织密织牢防控安全网;进一步规范建筑工地用工管理、强化信息化摸排,通过增设集中检测点、加强工地晨会教育,筑牢工地防线;坚持学校两个必检、两个覆盖,每天开展学校环境采样检测,落实市县两级干部每校包保制度,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全面加强交通场站、九小场所等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举措,切实消除潜在风险和各类隐患。
相关问题解答
招远市采取了哪些应急处置措施?
官方人员解答:
疫情发生以后,我市第一时间由常态化转入战时状态,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一是迅速组织流调队伍。全面排查阳性人员的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同步开展转运工作,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从流调结果来看,目前传播链条比较清晰,分别为金岭镇两家小型企业,感染病例的活动轨迹也大多集中在两条链条周围,请近7天内到过金岭镇的市民朋友及时向所在社区报备,积极配合做好流调工作。
二是严格落实静态管理。4月22日下午17时44分,向全市发布关于实行临时全域静态管理通告,按照专家组研判,将招远市金岭镇西梧桐夼村、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招远市峰雪包装有限公司划定为封控区,将赵书策村以东,西华山村以南,侯家沟村以西,西梧桐夼村南侧乡村土路以北划定为管控区,将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招远市其他区域划定为防范区。
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出门、不聚集,不随意走动,核酸采样时,请配合所在村居、社区、单位的统一安排,依次有序接受核酸检测,并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不信谣、不传谣,及时关注官方消息,共同携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招远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市民生活物资供应?
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采购调度渠道畅通,我市各种物资保供车辆运行正常、物流畅通,并协调各大商超持续加强粮、油、肉、蛋、奶等生活物资采购调度。目前,招远市各类生活必需品储备充足,供应及时,完全能够满足全体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粮油物资储量充足。全市共仓库储备小麦2.78万吨、成品粮面粉1020吨、花生油300吨,结合企业产能及我市现有粮食储备情况,粮食储备可确保全市常住人口3个月成品粮供应。
重点商超物品充足。重点商超储备米、面等成品粮596.7吨、油453.2吨、肉27.2吨、蛋84吨、奶277吨,重点生活必需品储备均能保障需求。
如何保证老百姓正常的医疗不受影响?
昨天招远市发布了区域管控通告,实行分区分类管控,严防疫情扩散蔓延。为保证管控期间群众看病就医,特别是危急重症、孕产妇、血透等特殊群体就医减少影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每个区市均已指定1家救治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作为黄码医院,招远市黄码医院为招远中医院,专门为封控区、管控区及隔离点等重点人员提供诊疗服务。确需送医就诊的,由社区和管理部门安排专车,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实行闭环管理。
二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要求医疗机构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延误治疗,提前设置缓冲区域及时救治。
三是,对孕产妇、血透、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指导区市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提供不间断医疗服务。
四是,对诊断明确且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处方延长至12周,同时,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问诊等形式,提供复诊等诊疗服务。
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努力为群众做好医疗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