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的古诗是第几行要押韵的?最后一行不能用第几声的字?或者要指定要第几声,还是没讲究?

如题所述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2、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3、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4、首韵借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押韵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追问

绝句最后一个字要用第几声

追答

一般情况下是平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2、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3、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4、首韵借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押韵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第2个回答  2016-08-14
四句的你是说律绝吧。通常第一二四句要押韵,变式可以首句不押。押韵都是押平声韵(古体诗除外)。追问

最后一个字呢

绝句

要指定用第几声吗

追答

平声啊。。就是现在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8-14
音调或声母追问

绝句最后一个字要用第几声

追答

根据写的来

不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