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至1800字作文如果写诗歌需要写多少行?

如题所述

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文采特别出众的话,我劝你最好还是不要写诗歌.现代诗歌的特点:1.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诗歌注重的东西特别多.
这是08年,专家总结出的近几年高考诗歌的走势,希望对你有帮组.
 1.稳中有变,趋向多元.
  ①题型
  题型的设置上,除了北京卷、浙江卷设置填空题,上海卷设置填空题、选择题,其余省市均为书面表达题.这与去年、前年(05年北京卷设置选择题;06年北京设置选择题,上海设置填空题、选择题,浙江卷设置填空题)相比,基本不变.02年以前,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中,诗歌赏析的题型,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还各占半壁江山.而事实证明,过多地采用客观题尤其是选择题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着很大的弊端,难以区分考生鉴赏能力的高下,不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②分值
  诗歌鉴赏试题所占的分值仍在6分至8分之间.
  ③体裁
  选整首诗设题,明确考查古诗阅读能力,始于1994年.13年来,诗歌鉴赏试题文本体裁的选择逐渐向多样化发展,“诗词并重,兼顾其他”.如在05年湖北卷中出现了元杂剧选段鉴赏(《汉宫秋》第三折),06年湖南卷要求对《红楼梦》诗词进行鉴赏,07年北京卷更是将《诗经》入题.这也预示着将有愈来愈多的作品类型进入高考试题,如汉魏晋五言诗、乐府诗、元曲、明杂剧等.
  ④作者
  作者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大体上凡属重要诗人都可以进入备选视野,这是诗歌鉴赏试题发展的必然趋势.如05卷中的刘颁、汪元亮、方惟深、徐凝、李德裕、戴复古,06卷中的王炎、谭敬昭、严维、韩琮、魏初、刘过、王罔运、周密、张籍、张维屏,07卷中的高启、周弼、吴激、赵善庆、陈维崧、谢枋得、吴融、李约、林景熙、徐兰、高蟾,这些作者都是大多数考生不了解或不熟悉的.尽管这些作者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但并不影响考生对其作品的内容、语言、技法的理解和鉴赏,也就是说,命题者没有从“知人论世”的难度选择和处理文本,而是以能够考查初步的理解、鉴赏能力作为选择和处理文本的标准.
  ⑤题材
  在题材的选择上,日见异彩纷呈(如05全国卷Ⅱ的思乡诗、北京卷的记梦诗、江苏卷的怀友诗、重庆卷的边塞诗、江西卷的思乡怀友诗;06全国卷Ⅰ的题画诗、北京卷的田园诗、湖北卷和安徽卷的送别诗、天津卷的边塞诗;07浙江卷、湖北卷以及江西卷的咏史诗、江苏卷的送别诗、湖南卷的思乡怀友诗,山东卷的边塞诗等),但仍将以写景诗和咏物诗为主.
  ⑥考查内容
  在考点的设计上,不脱离考纲的要求,仍围绕作品的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设置考点进行命题.
1.用好教材,巩固课内所学,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基础.
  笔者认为在组织2008年高考诗歌赏析专题复习时,首要任务是夯实课内基础,系统复习课内诗歌作品,牢固掌握鉴赏诗歌的重点.
  ①反复吟咏,把握节奏.
  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的语言,精炼简洁、音韵和谐,值得细心品读、反复吟咏.诵读,是诗歌鉴赏的最基本环节,必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节奏.
  ②品读“诗眼”.
  “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或一首诗的某一句中最传神最富于表现力的文字.诗歌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含蓄的,很多诗词都是“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因此,品读“诗眼”,有助于把握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意象,领悟意境,体会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这类作品,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意象是意境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领悟诗人的情感主旨和写作技巧.古代诗歌的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小景,也可以是山川风物,可以是古物,也可以是古人,特别要注意诗人自身的形象.抓住了意象就基本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如06年江苏卷《鹧鸪天》中“满林残照见归鸦”句“残照”、“归鸦”,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也希望像乌鸦那样早早归家的情感.07年辽宁卷通过“山”中“果落”、“灯”前“虫鸣”表现悲哀孤独之情.
  ④研究诗词的表达形式及写作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到的一些诗歌表达技巧在教材中其实都是有所涉及的,笔者认为,在复习中应该帮助学生罗列并整理常见的表达技巧.整理时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方面着手.如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双关、互文等,描写手法如烘托、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相生等,而抒情手法常见的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必要的诗歌鉴赏知识,并举一反三,才能做好试题.
  2.拓展课外阅读,为提高鉴赏能力增加积累.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以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全体学生按学号轮流,每天一位,或朗诵一首诗歌,或鉴赏一首诗歌,或出示一道诗歌鉴赏试题,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增加了学生们的诗歌“储备”.
  再如在早自修要求学生朗读课本或读本中的诗歌单元,要大声地、旁若无人地读,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尝试将之背出来.
  经常性地在班内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鉴赏能力竞赛,赛前做好动员工作,学生踊跃参加.在愉快地开展语文活动的同时,学生广泛地接触课本以外的作者和作品,增强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如何把握高考试题鉴赏是个复杂的问题,以上粗浅地谈了一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我个人认为,还是不要写诗歌比较好,如果要写诗歌话,写多少行布施重点,一定要把自己先要表达的思想融入进去.我当年中考的时候,也有人写诗歌,老师叫我们写到1000字那行的下边比较适合.当时老师说,诗歌本就是自由的、随行的,写多少行都无所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