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小草”的诗句

如题所述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3、草长莺飞二月天。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8、草色遥看近却无。

9、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

1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作者】 

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排行十二,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 

十四年 (798)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 (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补盩厔(今周至)县尉。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因上书 

忤执政,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后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终刑部尚书。早年与元稹友善,诗亦齐名,并称元、 

白。晚年与刘禹锡酬唱,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存诗三 

十九卷。 

【注释】 

①离离:形容野草很多。

②萋萋:草色。《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贵族的后代,这里泛指远游者。 

【品评】 

《唐摭言》卷七云:“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 

‘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 

尽, 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 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 

耳。’”《幽闲鼓吹》、《唐语林》、《北梦琐言》、《能改齐漫录》、《全 

唐诗话》等都有类似记载,从而扩大了这首诗的影响。“赋得”,是“赋”诗 

“得”题的意思。“得”什么题, 由人限定。 除进士科考试命题外,常见的 

“赋得”诗有两类:一类是取成句为题,如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 

另一类是咏物兼送别,如刘孝孙《赋得春莺送友人》。白居易的这一首,属于 

后一类。 

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扣题目甚紧: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但 

写古原而暗寓别情,写送别而不离草色。第一句以“古原草”点题,前加“离 

离”,状其稠密、茂盛,与次句的“荣”和末句的“萋萋”呼应。次句“一岁 

一枯荣”虽“荣”、“枯”并举,却落脚于“荣”,表明在诗人的审美意识中, 

“荣”是主要的、本质的。春“荣”冬“枯”,这是“原上草”的特点。诗人 

倒置一岁之中先“荣”后“枯”的顺序,既表现了“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 

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离离”,绿遍古原的画卷。次联“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就字面看,两相对偶,铢两悉称;但就意义言,却 

一气奔注,上下贯通,讲的都是“原上草”,而重点落到下句,与第二句“荣”、 

“枯”并举而重点归“荣”契合。第三联就“春风吹又生”作尽情描绘。出句 

从嗅觉方面落墨:“远芳”,即播散得很远的“草”香。这“草”香,从“原” 

上散发,直侵入伸向天边的“古道”。对句从视觉方面着笔:“晴翠”,即阳 

光下闪亮的“草”色。这“草”色,从“原”上延展,直连接遥远的荒城。十 

个字,把经过野火焚烧的“原上草”,写得何等色香兼美,气势磅礴!以上赋 

“古原草”,似与“送别”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