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中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如题所述

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作者否定了三种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以上三种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7
诗人不愿接受成为附庸的爱情,不愿作攀援在大树上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不愿接受需要奉献的爱情,不愿做整日为绿荫鸣唱的小鸟;诗人也不愿做无私的泉源,也不愿作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丧失自己。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共同迎接生活中风风雨雨的爱情。诗人是木棉,与橡树并排站立,共同扎根于大地,共同分担外面的威胁,共同拼搏人生的艰难险阻,也共享大自然的壮丽风光,同时又保持各自独立的个性和人格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