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体育项目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题所述

世界非物质遗产体育项目有花毽、满族珍珠球、赛龙舟、蹴鞠、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抖空竹、蒙古族搏克、朝鲜族跳板、秋千、沙河藤牌阵、传统箭术(南山射箭)等。

一、花毽

花毽亦称“踢花毽”或“踢毽子”。青州花毽主要分布于青州市,而今扩展到潍坊市。平时以踢毽子健体强身,比赛时以踢毽花样多少、难度高低、时间长短、动作优美程度为考核标准。

青州花毽品种丰富,无论是游艺毽、健身毽、观赏毽还是比赛毽,无不配料科学、制作精美,踢弄花毽讲究身形架步优美、心意相随、眼到脚到、反应灵活、人随毽舞、毽随人转,低踢毽如彩蝶飞舞,高踢毽如凌空飞燕。

青州踢毽花样繁多,有108式,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天罡36式是将踢花毽技艺形象与青州风土民情、山川景物紧密结合来命名,富有鲜明的青州地方特色;地煞72式是指历代积累的踢花毽各种技巧动作的名称。青州花毽与天地人文融会贯通,富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满族珍珠球

珍珠球是满族人三百多年来传承不衰的竞技活动之一,其发源地为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珍珠球运动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情状,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拍或滚动“珍珠”(球),力争让手持抄网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场上攻守往复,银球穿梭飞舞,四只蛤蚌忽张忽合,一对抄网力求有所斩获。

整个运动过程紧张激烈,精彩绝伦,令人目不暇接。三百多年来,作为乌拉地区一种特有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备受当地人的推崇,它是满族渔猎生活的活化石,对于传承满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赛龙舟

沅陵赛龙舟是融湘西民俗与竞技为一体的传统游艺体育项目。沅陵传统赛龙舟是在以山为营,以水为路的农耕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五溪文化与长江文化,外来文化和地域文化交融的结晶。

沅陵传统赛龙舟基本形制是:每只赛船48人,其中前引水、后艄公、头旗、二旗、锣手、鼓手各一人。赛程以江面水涨水落而定,分上下水排阵,横江而竞。划龙舟技艺多姿多彩,有跪式划、坐式划、坐式立式共用;单槌擂鼓、双槌催船、单艄掌舵、双艄齐下等不同式样。

沅陵传统赛龙舟主要特色是赛程长,赛船多,划手多,观众多,花样多。包括“偷料”、“关头”、“绕河”、“绕庙”、“赏红”、“抢红”、“冲滩”等,既以沅陵传统为基础,又吸纳了周边各县的优长,形成了以沅陵为核心,多流派为一体的湖南赛龙舟的独特风格。

四、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进行间接对抗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球门中间有两尺多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

白打则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亦称比赛“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五、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运动,达语称作“贝阔他日克贝”,其中的“贝阔”系指球棍,达斡尔球棍选择根部弯曲、枝干挺直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达语中球被称为“朴列”,其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三种,偶尔也使用骨球。

木球用柞树根削磨制成;毛球用畜、兽毛搓制而成;火球主要用于夜间运动,它以桦树上长出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壳硬内空,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点燃后烟火不熄。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比赛的比赛场地大都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场地两端各设一个球门,参加比赛的两队人数相等即可,以打进对方球门多者为胜。比赛规则规定不得从左侧抢球和击球,不得用球棍打人或拌人,除守门员外不得用手按球和以脚踩踢球。

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运动是传统曲棍运动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体育中的一项绝技,国家体委在1989年命名莫旗为“曲棍球之乡”。

六、抖空竹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两种。圆盘四周有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

拽拉抖动空竹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声入云表。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七、蒙古族搏克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运动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

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或“吉祥”之类样字,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下身穿用32尺或16尺白布做成的肥大“班泽勒”(裤),“班泽勒”外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

优胜者脖颈上配套五色彩绸制成的“将嘎”(项圈)。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多少的标志,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

搏克运动要求选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从事搏克运动能发展力量、灵敏度、速度、耐力等方面身体素质,并能培养人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格。现在,搏克已成为蒙古族农牧民群众辛勤劳作一天之后进行娱乐的方式,同时它又是“那达慕”的重要内容。

八、朝鲜族跳板、秋千

跳板一般长近6米,宽40厘米、厚5厘米左右,大多用木质坚硬又极具弹性的水曲柳木板制成。跳板中间有一个支点,跳时两人分别站在两端,轮流起跳,利用跳板的反弹力把自己和对方弹向空中。

这样反复地一起一伏,参加者奋力向上跃起,不断增加腾空的高度并作出各种花样动作。跳板比赛有比抽线拉高和比表演技巧两种。比抽线就是比拉出的线的总长度,以抽线的长短定胜负,表演道具有铁圈、花环等。

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要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常常是一人荡起,众人瞩目,场边喝彩连连。

艳丽的衣裙像彩凤的双翼,带动缕缕清风,远远望去,天空湛蓝,草地青青,浓妆淡抹的朝鲜族少女宛若飞动的彩色蝴蝶,在天空中飘忽来去,构成一幅流动的瑰丽画。秋千现已正式列入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荡秋千绝技已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园地一朵盛开的奇葩。

九、沙河藤牌阵

藤牌阵是我国古代战场实战技击项目,如今仅存于我国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当地人称之为“打藤牌”。藤牌开战时,由战鼓指挥,大筛锣、铙、镲、钹辅助烘托。表演阵法时,攻守方每队最少4人,藤牌兵左手执藤牌,右手执短刀,与4名攥三齿叉、大片刀、长矛或木棍者按阵法轮番打斗。

实战时藤牌阵法变化无穷,常见的有一字长蛇阵、八卦连环阵、梅花五方阵、四门迷魂阵、八门穿心阵等,阵容可随实战需要扩大到成千上万人。制作藤牌的主要材料是北方太行山一带常见的荆条,经过沤泡变得柔软坚韧后,既可用来编制藤牌,制作完成后在藤牌顶部罩一块画有虎头的帆布或生牛皮。

十、传统箭术(南山射箭)

南山射箭是流行于青海省乐都县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明代时传入当地,至清代成形,历数百年而不衰。南山射箭比赛方式独特,内容丰富,深受当地汉、藏、回、土等各民族喜爱,是当地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形式。

每到夏季,乐都南山地区各乡镇都举办射箭比赛,以乡村之间的比赛、擂台赛、邀请赛、集中赛、分散赛等多种形式进行,参加人数众多。南山射箭同时也是“花儿会”和物资交流会,每逢比赛日,各方商贩云集,观看的群众“漫”(唱)起花儿和“拉伊”(当地藏族情歌),整个赛场气氛热烈,每个观众都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使南山射箭成为当地人民的狂欢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