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能溶于水的物质:纯碱、糖、盐、酒精、双氧水、醋、氧气、氨气等。
像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扩展资料:
气体的溶解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或称该气体的分压,不包括水蒸气的压强)是1.013×105Pa时,溶解于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的气体的体积(并需换算成在0℃时的体积数),即这种气体在水里的溶解度。另一种气体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该气体在100g水里, 气体的总压强为1.013×105Pa(气体的分压加上当时水蒸气的压强)所溶解的克数。
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喝汽水后会打嗝,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