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兵为什么大多要选“良家子”,什么是“良家子”?

如题所述

良家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兵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他们都是军旅世家出身,在家里就已经接受了军事训练。后来良家子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只要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后代,皆可称为良家子。为什么选择良家子为兵,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良家子有军事基础,比如李广就是良家子,他从小都在接受军事训练;其二、良家人经济条件好,可以自备武器与马匹,这样可以节省国家开支;其三、良家子在战场上一般不会投降,更加服从军令。

晋代以前的制度基本上延续秦时的制度,也就是非军功不得封侯,只有取得了一定的军功,才能得到一定的爵位,不是说你书读得好就可以加官晋爵。因此社会上就有许多军旅世家,他们从祖上开始积累了一定的军功,有较多的土地,土地请人耕种,自己则从小练习弓马兵法。一旦国家征召他们从军作战,就自己带上武器、马匹去报到,甚至还可以带家丁一起入伍。良家子从军打仗,一般不要国家给工资,他们是凭军功获得更加丰厚的奖励。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文帝十四年, 匈奴大入萧关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这里李广就是以良家子的身份入伍作战的,李广的祖上是大秦陇西侯李信,而李信是秦始皇的心腹爱将,可谓军旅世家。当年李信追随王翦将军南征北战,立下军功;在伐楚时亲率二十万秦军击楚,伤亡七万人,大败而归。秦始皇没有按“无故败军者斩”的秦法诛杀李信,而是自己承担了战败的责任,后来李信在灭燕代二国的过程中再立战功,因功封为陇西侯。

李广作为李信的直系后代,他家里有钱有地,从小就训练骑射之术,弓马娴熟,个人武功高强。李广曾经一个人射杀匈奴的两名射雕者,另外生擒一名射雕者;李广有事没事就亲自去找匈奴人挑战,总是能胜利归来。飞将军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后世战争频繁,开始从军户中征兵,再后来只要是平民都可以当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7
良家子在古时候是指出生于兵家世家,父亲或者祖辈有当过兵,在家受过熏陶。就像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兵二代官二代一样。
第2个回答  2021-03-27
俗语说得好;良家子,无事从军去万里。良家子用如今话来说就是官二代、兵二代、富二代,选他们去打仗,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军事训练,还有家里经济好,可以自配马匹,节约国家资源,最后就是这些人在战场上勇气很足,不会投降。
第3个回答  2021-03-27
良家子:非医,商贾,百工,巫师的后代。良家子大多都有军事基础,相较于其他人接触军事的机会也更多,也更加的忠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