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后,为什么德军再也打不过苏军?

如题所述

简而言之一句话: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损失惨重的德国军队的战略储备力量跟不上了,德军完全被苏军的数量优势所碾压。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不仅损失了包括虎式和豹式在内的1500辆战车,以及3700架作战飞机和3000门火炮。 以当时德国的军工生产速度,这些武器的损耗可以很快的补充上来,但是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损失的50多万最精锐的快速部队,而且大量的有着实战经验的德军精锐被消耗殆尽,这种战斗减员的情况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的。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后,顺势对德军进行反击,并且收复大量失地。 而当时在东线的德军,经过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利以及战斗消耗, 为了面对苏军的反扑,德国通过国内战争总动员,进行了快速的战力补充,在补充了大量物资后,再次征召了200万新兵入伍,德军的野战陆军兵力达到了330万人的峰值。而且当时的德军为保全反击的实力,采取了弹性防御的指挥策略,在面对苏军的反击时先撤出高加索,在退到第聂伯河后,快速抓住时机进行了一场反扑,让苏军丢掉了哈尔科夫,让苏德东线的局势再次陷入被动。 

为了缩短德军战线,防止苏军从库尔斯克发动新的攻势,这时的德军有两种意见,其一是由于德军要面临盟军在西线的登陆,不应该再抽调西线的部队来增援其他战区。而另一种认为应当调集所有的力量来解决苏联。但是调集所有的力量能不能解决苏联,这里面充满了极大的风险。而且苏军提前预判了德军进攻意图,也加紧开始进行防御工事的修建,做好了抵抗德国进攻的准备,并且通过消耗德国的军事力量,再伺机进行反击。经过几番权衡利弊,德军在国内补充了物资以及新兵以后,开始发动向库尔斯克的进攻 。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通过苏军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挖出了数千公里战壕,以及布置的地雷、反坦克阵地,炮兵阵地和空军支援,并且苏军从火箭炮和空军方面都加强了火力优势。 而反观德军,从兵员作战经验到武器装备的投入,在没能快速突破苏军防守阵地的德军,通过苏军不断进行的大量消耗,德军也逐渐的显露出了进攻的疲态。再加上苏军预备役力量的加入,从防守方转变成了进攻方。随着双方投入坦克主力的激烈对战以后,德军开始从南北线相继溃败。在苏军的快速包围歼灭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基本被打残,从此以后丧失了战略主动权,战斗力降低的德军被苏联军队步步紧逼,最终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后,德军再也打不过苏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6

库尔斯克以后,德军只不过是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软柿子让苏军随便捏的,在苏军出现一些失误的情况下,还能够打出来一些战术性的胜利,只不过这些胜利已经不能够对于整个战局起到扭转的作用,只能是使苏军胜利来的晚一些而已。

德国坦克在二战后期用机动性换取重装甲,所以只能用于防御,如果执行纵深任务,那么就会麻烦不断,就像德军后来发动阿登战役中,德军的坦克走了150公里就没油了,腿太短,跑不远。

德国坦克在库尔斯克损失太大了,同时从库尔斯克被打倒第聂伯河阶段又丧失了可供机动作战的地盘,机动空间越来越小。

本身,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就已经是山穷水尽了,古德里安好不容易挤眼,的一点家底又被消耗殆尽,特别是德军中的精华装甲部队。而苏军方面则是变得强大起来,苏军方面开始编组坦克集团军这种大型的机械化军团,坦克集团军可以执行远距离的纵深任务,而这种纵深任务是机械化部队最擅长的。可以把苏军的坦克集团军看作德军的装甲集群,当年德军的装甲集群获得了巨大的战果,现在是苏军的坦克集团军正在重复当年德军的成就。

除了装甲部队,德军的普通步兵部队的质量也在下降,德国的坦克数量一直极度缺乏,所有的坦克都被集中在装甲部队,普通的步兵部队没有装甲部队,而到了二战后期,坦克部队已经是明确的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用来执行纵深任务,坦克集团军就是这种纵深任务,另一种是支援步兵部队,这种部队就是重型坦克团和自行火炮部队,在德军中是突击炮部队,这些部队都是直接支援步兵作战,用来支援步兵突破对方的坚固防线。

德军步兵部队是德军的主体,名声没有装甲部队大,但是作用不比坦克部队小,尤其是防御的时候,但是二战时期的步兵部队想要稳固的防御就必须有一支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

第2个回答  2021-12-25
就是苏军慢慢学会了打仗。而德军还是几乎老一套。德军的装甲集群中的装甲师,编制还是几乎没变,增加了一批装甲强的虎式豹式坦克。苏军坦克t34升级到了长身管。
苏军的防御能力和机动包抄能力也提高了。苏军炮兵增加,步炮协同能力增强。以前勉强挡住德军,现在强化三四个月的训练,库尔斯克前线的苏军士兵战斗力也提升了。
且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面对苏军整体上没优势了,许多战线要防守,若不防守恐怕又要得到一个斯大林格勒。那么在库尔斯克战线只能集中90万最强大的机动兵力。
这90万机动兵力,曼施坦因拿了一半,结果是攻击的太忘我,几乎拼光了一线兵力,于是乌克兰由攻势变为守势了。斯大林抓住这一机会,把富裕兵力都投入到乌克兰,从这里不断发起进攻。德军后备力量都填入但这个窟窿中,但力量根本不够,甚至把西欧和白俄罗斯的部队也抽过来了,还是扛不住乌克兰四个方面军的狂潮。加上英美轰炸,登录意大利,希特勒兵力更加不够用,那么德军战略处处陷于颓势
第3个回答  2021-11-05
库尔斯克战役,虽然德军吃了几次败仗,但苏军上下还是很有恐德症,打起来畏畏缩缩,库尔斯克之后,德军暴露出外强中干的本质,苏军打起来放开手脚,虽然苏军还是比德军战力差,伤亡比德军多,但大势己成,势不可挡了
第4个回答  2020-10-25
因为当时的德军人数已经很少了,而且后勤也跟不上。另外苏军的大部队也切断了德军的后勤路线。等待德军的就是瓮中捉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