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几首?

如题所述

贝多芬有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难度不一,以下是简表(由易至难)

3首初级奏鸣曲,难度≤7级
G大调第20奏鸣曲(Op.49 No.2)
g小调第19奏鸣曲(Op.49 No.1)
G大调第25奏鸣曲【“杜鹃”奏鸣曲】(Op.79)

12首中级,难度8~10级
E大调第9奏鸣曲(Op.14 No.1)
F小调第1奏鸣曲(Op.2 No.1)【第四乐章的琶音技术较难】
G大调第10奏鸣曲(Op.14 No.2)【三对二技术,不好掌握】
C小调第8奏鸣曲【“悲怆”奏鸣曲】(Op.13)
C小调第5奏鸣曲【小“悲怆”奏鸣曲】(Op.10 No.1)【速度快】
C大调第3奏鸣曲(Op.2 No.3)【此曲依照协奏曲的结构而写,演奏时具有管弦乐的效果,第四乐章“极快板”,既要保证速度又要发音清晰】
降E大调第13奏鸣曲(Op.27 No.10)【双手要灵活】
D小调第17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Op.31 No.2)【要弹出暴风雨的气势但又不能粗暴】
F大调第6奏鸣曲(Op.10 No.2)【第三乐章左手要灵活】
D大调第15奏鸣曲【“田园”奏鸣曲】(Op.28)【第四乐章技术较难】
升F大调第24奏鸣曲(Op.78)【这是贝多芬奏鸣曲中黑键较多的一首,要注意手指坚定、发音清楚】
降A大调第12奏鸣曲(Op.26)
E小调第27奏鸣曲(Op.90)
11首高级,难度10~12级
A大调第2奏鸣曲(Op.2 No.2)
升C小调第14奏鸣曲【“月光”奏鸣曲】(Op.27 No.2)【第一乐章虽然简单,但是想弹出月光的意境,还要下一番功夫】
降B大调第11奏鸣曲(Op.22)【跨度较大,对手指独立性有很大要求】
降E大调第4奏鸣曲(Op.7)【第一乐章较难】
F大调第22奏鸣曲(Op.54)【末乐章相对难一些】
D大调第7奏鸣曲(Op.10 No.3)【在快速中色彩还要丰富】
降E大调第18奏鸣曲【“狩猎”奏鸣曲】(Op.31 No.3)【技术含量较高】
C大调第21奏鸣曲【黎明(华尔斯坦)奏鸣曲】(Op.53)
降E大调第26奏鸣曲【“告别”奏鸣曲】(Op.81a)
G大调第16奏鸣曲(Op.31 No.1)【技术含量高】
E大调第30奏鸣曲(Op.109)【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后半部分难】
5首非常难的,≥12级
F小调第23奏鸣曲【“热情”奏鸣曲】(Op.57)
降A大调第31奏鸣曲(Op.110)【第三乐章的赋格,要注意对位】
A大调第28奏鸣曲(Op.101)【第四乐章的复调技巧难度很大】
C小调第32奏鸣曲(Op.111)【第一乐章的跑动难,第二乐章则是贝多芬奏鸣曲中节奏最复杂、音型最密集的一首,对位技巧极高】
降B大调第29奏鸣曲【“槌子键琴”奏鸣曲】(Op.106)【贝多芬奏鸣曲中最难的一首,难度甚至超过肖邦的钢琴曲;它也是最长的一首,四个乐章总长1167小节,单单是慢板乐章,篇幅甚至超过第九交响曲的“柔板”乐章,而终乐章“坚定的快板”则把复调的技巧发展到极致,有着宽广的主题和令人震惊的对位技巧,其篇幅更是超过以往的任何标准,长达385小节,直到最后,复调让位并汇成特强的齐奏终止和弦。举世公认,这首作品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或许是所有钢琴奏鸣曲)中最困难、最艰涩、最庞大、最深奥和最险峻的巨作。比如:第一乐章的开端速度就一直是所有钢琴家感到头痛的著名难题——作曲家本人的节拍速度标记明白无误是 =138(每分钟138个二分音符)。那是难以置信的极快速率。可惜,这在琴键沉重的现代钢琴上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要求。据说,除了伟大的德国钢琴家施纳贝尔的录音(1935年11月为EMI公司灌制)真正做到了贝多芬的速度要求之外,似乎还没有发现哪位钢琴家敢于冒这个险。一般的处理是减慢速度(往往是 =120左右,甚至更慢),以使音乐听上去更“自然”,同时也可减轻技术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奏鸣曲是不“美”的——它在很多时候缺乏悦耳旋律,音响莽撞甚至笨拙。但另一方面,该曲的旨趣却符合“崇高”这个美学范畴的经典定义(依照德国哲学家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二卷中的学说):其一,它的“体积”庞大无比,不仅在时间长度上而且在空间密度上都超乎常规,所以具备“数量的崇高”;其二,它体现了克服巨大障碍的恢宏气魄,令人在恐惧的同时心生敬意,因而引发“力量的崇高”。就声音结构的设计而论,贝多芬在动机材料、主题建构、和声布局、对位组织、调性逻辑乃至乐章关系等所有的形式维度中不折不扣、“彻头彻尾”地全方位贯穿了“下行三度”这个唯一的、抽象的核心细胞,并不断“引爆”bB和B之间的尖锐半音冲突,其义无反顾和一意孤行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极端地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