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历史?

如题所述

什么是历史?!这是自历史这门科学诞生以来历代中外史学先贤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比如“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时至今日,可以说,依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公认通义。以笔者观来,比较概括的定义有梁启超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提到的:“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核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而比较有特色的说法则属傅斯年先生提出的:“史学就是史料学。”当然,这种学科定义悬而未决的现象也并非史学界所独有,哲学、美学、文学乃至科学界内亦比比皆是,也正是这种“悬而未决”,笔者以为,恰恰就是推动某种定义或是某门学科不断精准和不断前行的原动力。不管关于历史具体定义的文字是怎样书写的,我们真正需要抓住的其实只有三条:第一,立基于历史的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第二,摆正看待历史人、事、物的态度;第三,明了历史的作用。换而言之,我们不论是了解、学习历史还是进一步去探研历史,必须跳出繁碎的经义考据,不能困局于浮面的表象,而应该对所有的表象进行形而上的思辨,在思辨之中汲取历史给予我们的营养,这才是史学爱好者、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法则!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其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个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很显然,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可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一认识在理论上的推演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现实情形中却恰恰成为一部分人斥责历史学是“伪科学”的证据,因为历史学的不可回顾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实验性。正史、野史、个人传记、回忆录,甚至是影像、录音、图片都可以掺杂人的主观意识,中国近代国学大师胡适曾就此注解过,历史就是小姑娘,想怎么打扮都可以。此话诚然过激,但却道明了史学科学性验证的艰巨性,检验和保证史料的历史真实性也就是史学爱好和工作者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另一个是它所承担的任务。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仅凭这两条,历史学就具有了一般科学所具有的科学性。一门学科的科学性的一般判断根据是:(1)“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因为只要客观实在的东西,才可能有它内在的发展规律”;(2)它“必须是旨在探讨对象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历史学显然符合这两层要求。但是,这样的历史学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科学,因为它只是具备了成为一门科学的必要前提,还不具备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所应有的充分前提。一门学科要成为一种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还需要同时符合第三层要求:“必须以揭示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然后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即它的内在联系)去说明事物的原因,是为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
再说说对于历史的态度问题,历史人物、事件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形态和过程,如何看待这些客观的历史陈迹是探究历史的关键所在。举个例子,比如从中学历史教学到史学界的专家研讨,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一事争论由来已久。如果从当代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现状来看,把岳飞归为民族英雄可能大有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的嫌疑,至少也是个民族沙文分子;如果从当时的历史现实来看,宋金两国不同种不同文,地域分裂经济有异,各具国家形态,明明白白的就是两国对抗,岳飞抗金打击侵略也明明白白的就是民族英雄所为,反过来讲,不能因为英法两国是共一个老祖宗,就否认贞德不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杰出的民族英雄。同一历史史实,不同的视角(更毋庸说不同的阶级了)得出就是不同结果且性质也发生质变,这种现象恐怕只有史学界才有。再举一例,前文笔者曾强调过“我们不论是了解、学习历史还是进一步去探研历史,必须跳出繁碎的经义考据,不能困局于浮面的表象,而应该对所有的表象进行形而上的思辨”,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具体历史细节的考据了呢?!答案是坚决的否定!学习历史,必须由小到大,必须由死到活,通过初期扎实的考据学习,明了历史史实的一些细微之处,夯实学史、治史的方法和态度是每个历史学人应该必经的一条道路,只有在极其深厚和严谨的史料积累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微言大义。史学巨擘陈寅恪老先生,晚年双目晦明无法视物,但讲学著书对原始史料却信手拈来,这份由于早年精于考据而积累下来的苦功不是什么人都可望其项背的。前后两例,不同的内容讲的却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学习历史要活用辨证法,把握一个度,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在于一个视角的度,考据之于史学研究的作用也在一个度,总之,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就是探研历史总的正确态度。
最后就是历史的镜鉴作用,这个话题谈论的就比较多比较透了,也是大家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的,所以,笔者在此仅引用史学先贤,《史通》的作者刘知几的原话作为结语,“史官不绝,锦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筪,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3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我个人的理解,历史就是记录一些尘埃落定的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2-24
古老的历史…
第3个回答  2021-01-12
悠久的历史、喜忧参半的历史、伟大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残的历史酷。

悠久的历史:指长久,久远的历史。

喜忧参半的历史:指让人感觉一半欢喜一半忧愁的历史。

伟大的历史:指在人们心中十分崇高卓越的历史。

辉煌的历史:指光辉灿烂的历史。

残的历史酷:指让人感到残忍,冷酷的历史。
第4个回答  2011-01-04
就是一部由胜利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书写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