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由来?

如题所述

上海(简称:沪、申)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国际性港口,设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入海口,由此处而出海,故称之为上海。
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之境,到了战国时代,又被越、楚占据;
从秦汉到唐之前,分属不同的县管辖;
唐天宝年间,在此地设立华亭县;
到了南宋嘉定年间,设立嘉定县,上海地区才有了独立的行政区划;
在元朝手中,华亭县升为松江府,立上海县,为松江府管辖;
时间一个不小心就来到了民国,在这小600年的小河中,上海一直以县居之,
在民国初年,上海被划分到江苏省,而后江苏省又被小刀割成沪海5道,时间来到关键的1925年,上海被升为淞沪市,没多久之后又被升为特别市,直辖于中央政府,1930年,上海特别市被正式改为上海市,从此,该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3
上海名字的由来如下:
1、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2、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君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的名称。这应该是上海最早的名称。北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旧青浦)寄碇,经过松江近海十八大支流,“上海浦”为南侧之一,初不显著。3、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后发展为十六铺地带),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名称的来历。“上海”一名由此彰扬,以至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时都沿以为名──元朝的上海市舶司、上海镇,民国的上海特别市,直到今天的上海市。
第2个回答  2021-12-04
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君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的名称。这应该是上海最早的名称。北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旧青浦)寄碇,经过松江近海十八大支流,“上海浦”为南侧之一,初不显著。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后发展为十六铺地带),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名称的来历。“上海”一名由此彰扬,以至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时都沿以为名──元朝的上海市舶司、上海镇,民国的上海特别市,直到今天的上海市。
  另一说法:上海名称的由来与渔民有关
  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
  上海的简称“沪”和“申”也有来历。
  “沪”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的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而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渎”也成了上海的代称。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上也有“淞江之下,号曰沪渎”的记载。后来又将“沪渎”简称为“沪”了。
  “申”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州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第3个回答  2021-12-04
 “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君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的名称。这应该是上海最早的名称。北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旧青浦)寄碇,经过松江近海十八大支流,“上海浦”为南侧之一,初不显著。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后发展为十六铺地带),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上海浦,一条是下海浦。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名称的来历。“上海”一名由此彰扬,以至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时都沿以为名──元朝的上海市舶司、上海镇,民国的上海特别市,直到今天的上海市。
  另一说法:上海名称的由来与渔民有关
  上海简称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郊旦之《水利书》。上海因何得名?一说“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因而得名。宋代开始设上海镇,元代称上海县。宋代之后贸易日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间,“商贾云集,海艇大小以万计,城内外无隙地”。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称上海市,沿用至今。
  上海的简称“沪”和“申”也有来历。
  “沪”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的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而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渎”也成了上海的代称。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上也有“淞江之下,号曰沪渎”的记载。后来又将“沪渎”简称为“沪”了。
  “申”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州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第4个回答  2021-12-04
一种说法,“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北宋前东海来船由松江(今吴淞江前身)溯入内陆,至青龙镇(今青浦)寄碇。到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船的出入很不方便,特别是外来船舶总是难以进入港口,海船改由松江南侧一条名叫“上海浦”的支流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这样贸易中心逐渐移向“上海浦”附近,故在1267年“上海浦”西岸设立镇治,遂称“上海镇”。“上海”一名由此彰扬,当时上海镇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随着岁月的流逝,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上海镇的范围不断扩大,在1291年8月19 日上海改镇为县,这一天现已成为上海建城的开始。清代开始,上海日趋繁荣,商港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上海县管辖范围不断扩大。
从1922年之后在此设置政府机构和行政建制都沿以“上海”为名,1927年民国政府把上海立为特别市,1930年后改为直辖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把原属江浙两省的10个县划归上海市,使上海市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城市。
另一种说法与唐宋以来上海地区航海业发展有关。宋朝期间,东南沿海的农民和渔民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航海业也随之发展。当时航海业者为了避开夏、秋季节台风的袭击,每年都是重阳节出海,到翌年端午节回港。在几个月的歇脚期间,从事手工业、商业,航海者的歇脚点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集镇,有了集镇就要有一个名字,这个新集镇是航海业者的新歇脚点,其目的是为了来年更好地到海上去从事航海事业,故定名“上海”,其意是“到海上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