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南的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

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扩展资料

僧志南,南宋和尚。志南是他的法号,因他出家做和尚,故叫僧志南,俗姓待考,能诗文。

志南的生活状态已无史可考,他在当时文坛的名望也没有像“中兴四大诗人”、“二泉先生”诸人那么大。但就凭借这短短的一首诗,以及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3

《绝句》宋代诗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扩展资料

高僧写诗,最让人称道的有两点,一是情感更加空灵而真实,没有世俗气;二是具有佛法的精妙,尤其是汉传佛教中的禅意,在很多高僧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精致。

宋代高僧志南这首诗便是如此。虽然写的也是平凡的事物,但是却超凡脱俗,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之意趣神色。此外,全诗空灵洒脱,得禅宗真意。

“古木阴中”,用极其简练的笔触交代了极具诗意的场景。诗人在古木蓊郁的树荫底下,将一叶小舟靠岸。小小的短篷船系在古木嶙峋的枝干上。诗人为什么要来到此地,为什么要上岸,都没有交代,也无需交代。这才是真正的放飞心灵,自由无限的旅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着衣服,似乎会打湿身上的衣服,然而因为是杏花夹杂的雨丝,湿衣反而显得诗意。这雨,终于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杏花花瓣的露水,抑或是空蒙的山中的雾气。吹面之风,也似乎是杨柳送来,芬芳馥郁。

这首诗也就成为宋代描绘春天的景致最美的一首诗。然而高僧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才是这首诗得意有无限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志南和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